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听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一操一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一陰一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皮之不存,一毛一将焉附?(左传)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一操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 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为人一性一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