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00字

  《汪曾祺散文》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散文》精选点评:

  ●汪老写食物,最馋人

  ●没有黄油烙饼》《岁朝清供》。中学时课堂上,一次次地翻出《语文读本》,一遍遍地咂摸汪老的那篇文章,爱不释手,以至于有点上瘾了。他的文字或许一种吸引力,简洁有味的闲话家常里,品评人生生活如今再看,我不知是否还有当初的心境,是否仍会为这样的文字着魔。

  ●就是这个

  ●读汪曾祺的散文会让你一个地方心生向往,对一种职业产生兴趣,会让你觉得原来生活这么有趣,原来世界这样美好

  ●汪曾祺真是个有才华的吃客,写人写吃俱佳。

  ●餓肚子的時候不要看,高郵鹹鴨蛋在我腦海裡打轉

  ●认真生活,并去品味生活的一切

  ●质朴爽落,写吃尤妙。

  ●汪老要是开微博 一定很有

  ●(文章重复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一):淡中有情,平中出奇

  因为汪老的水乡高邮离我还比较近,故散文里出现的人、物、景、语都能引起我的共鸣,看着那些曾经熟悉现在又复陌生的花鸟虫鱼之类的平常事物,都让我泛起淡淡乡愁。书中那些家乡的土话,更是让我难以平静,异乡拼搏努力此刻恰巧听着李健的故乡山川脑海里只想回家

  不知不觉离家也有七年了,书中汪老小时候常吃的那些家常菜我也好久没有吃到了。读到那些片段,无不让我掩卷深思。小时候吃着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饭菜,从未想过未来的某一天会在异乡如此怀念。

  感觉这是第一本让我想家的书,汪老的散文看似平淡无奇,但总隐藏着一股淡淡的乡愁,正好刺激到了离乡七载的我,故写下这篇短评,发泄一下看完这本书的思乡之情。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二):初读汪曾祺

  书读来舒服极了

  不过游记那块文章读来实在无法领会。我苟活至今,目前还没见真正让我动情的游记。文章多数都一个味道,读来后劲不足,还需我深入体会。《昆明的雨》标准的教科书文章也是标准的教科书式写作。开头收入的一篇早期文章,很抒情,稚嫩地抒情,晚些时候的文章却又太老道。 从文字来说,汪曾祺真的是短句小能手,能把最难搞的短句写的那么力量和简约,不简单。他运用半古词汇方言词汇的能力让我惊讶,有个别词用的是奇绝的,而且还是短句。短句的难搞之处在于,短小却易显稚嫩,稍微处理不好就是小学生文笔。

  王安忆说汪曾祺就两样文章写的最好,包括散文和小说,一种描写劳动的,一种是描写享受的。王安忆评点的无比正确。

  有个别纪念文章有点像是应酬文,有点太清淡。有一个地方很好玩,老舍说自己文联就怕两个人,一个是端木蕻良,一个是汪曾祺。就这淡淡一笔,完美体现了本人的傲娇本质。汪曾祺这老头也是可爱明明是纪念端木蕻良同志,却也不忘自夸一句哈哈

  读者看汪曾祺,文章字句汪曾祺写起来看似随意随性,他私底下一定是字斟句酌,他一定是一个对文字有要求有审美的严格人。

  每次看汪曾祺的美食文章后,我都在想:我还不能死啊,好多美食都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怎能轻易放弃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三):情深言淡 见物见人

  市面上有不少汪曾祺的散文集。我读的是汪朝选编,浙江文艺出版2014年印刷的《汪曾祺散文》

  汪先生的散文恬淡质朴,宛如一条小溪穿宅饶村,动静不大,却能于方寸之间感知四时风物,品尝人生百味。

  葡萄、车前子、梧桐,这些可以成为汪先生的写作对象。文章细腻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如《关于葡萄》,文章不仅探究葡萄的来历,还按月详细描述葡萄的生长过程但是整篇文章读下来,并不觉得枯燥琐碎。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老先生还专门写了《夏天昆虫》细说蝈蝈、蝉、蜻蜓和刀螂的各种趣事。

  汪先生的文章情深而言浅,透过每个细小琐屑的题材都能见物见人,得见先生性情。联想老先生的身世,《北京的秋花》中“花色苍白,样子可怜无论哪里,我每看到海棠总要想起我的母亲。”令人不忍卒读。《跑警报》中关于“躲、逃、跑”的用字分析,“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的对联,在警报声中洗头的罗同学、炖冰糖莲子的郑同学,这些不是一句革命乐观主义就能概括的。

  我特别喜欢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篇。有这么一位近乎全能而又情同兄弟的父亲,汪先生实在是太幸福了。

  “儿女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初为人父的我需要时刻谨记这段话。

  1920年—1997年,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变革的大时代深处中的汪先生经历了很多大事,品尝过各种苦难。他却选择找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暴戾的侵染。将一个随遇而安、恬淡安闲的美好世界展现给大家,把苦难的东西留在自己心里

  有人对汪先生在特殊时期曾参与过样板戏创作颇有微词。可是,在那个年代,面对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境地,又有哪个知识份子能够做到纯粹的独善其身呢?

  微信公众号:过客临安,shuiyuanfayu0513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四):摘抄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绿洲很大。绿洲是人所居住的地方。绿洲意味着人的生活,人的勤劳,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人的文明

  人到了超经验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一样的乱叫。

  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人世变幻,云水悠悠,逝者如斯,谁能逆料?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们对世事看淡了,看透了,对现实多少少是疏离的。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一个想用自己的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其。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更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

  人弃人取,各随尊便。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读完汪老的文字,觉得世界、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有一颗蹦蹦跳跳的心,什么都感兴趣的心,哪儿都想去瞅瞅的心,无论世界怎样,生活都会很美丽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五):随遇而安

  重读汪曾祺散文,发现汪曾祺的散文中非常明显的具有一种道家的乐观精神,无论人生的低谷境遇还是小病小灾,凡事泰然处之、不急不恼、宽容豁达。这本书里有花有草,有鱼有虫,有地方风俗有特色美食,虽然已经隔了几十年,但是一点也不过时,非常值得不动就压力大就崩溃的现代人读一读。

  一九三九、四零年昆明空袭繁多,三天两头有警报,汪曾祺就此作《跑警报》一篇。文章里写挑担子来人群躲警报的郊外卖“丁丁糖”和炒松子的小商小贩,其卖的松子皮薄仁饱,很香;写男生带着零食殷勤等女生一起躲警报,尽情表现骑士风度,最后成了“对儿”;还有同学中永远不跑警报,一来警报就拿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悠哉煮莲子的广东同学。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炸死人的空袭也不过是平常之事,“对于任何然而来的灾难,都得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事永远征不服的。”

  《随遇而安》里汪曾棋也写下了二十年右派经历,文章第一句便是“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积极平淡了。”定下了幽默宽容式嘲讽的人生态度当时批斗大会上,批判他的人无话可说,批判他曾在诗歌里写“远树绿色的呼吸”,说他:连呼吸都是绿的了,你把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污蔑到什么程度?成为右派后,汪曾祺开了多次会写了无数检讨,下放农村劳动,可是最后汪曾祺对待这件事是这样的态度:“批判绿色的呼吸的同志本人是诗人,当然知道诗是不能这样引申解释的。他们也是没话找话说不得已。我因此觉得开批判会对被批判者是过关,对批判者也是过关。他们也不好受。因此,我当时就对他们没有怨恨,甚至还有点同情。我们以前是朋友以后关系不错。”这种不计较的胸襟,对他人是宽容,最自己也是饶恕。

  汪曾祺牙不好,牙病困扰多年,时时牙疼。可他对此也不太当一回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我不会疼得五心烦躁,该咋着还咋着。腮帮子肿得老高,还能谈笑风生,语惊一座,牙疼于我何有哉!”汪曾祺老年时期不得已换全副假牙时候,其他人换假牙都要医院几次,不合适还要修修补补,可他竟然两星期内一次便磨合成功后来这副假牙用了很多年。汪曾祺写过《宋朝人的吃喝》,小说《黄油烙饼》等也经常以食物为意象,可见是极爱吃之人。可他对假牙这件事心大的很——“假牙嘛,哪能一下就合适,开头总会格格不入的。慢慢地,等牙床和假牙已经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就好了。”“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好一个“适应,凑合”!这种不急躁耐心吃苦的精神,真是大智慧

  在这本散文中,汪曾祺写花草写鱼虫写水果写菜肴,可是掩卷,第一个蹦出我脑袋的便是:什么是生活?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挤破头皮的忙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忘记了认真品尝一口汤肴的快乐,忘记了走在寻常街道抬头看一看天空的宁静,忘记了无论遭遇什么大灾难小困境都能随遇而安。以前我看到一句话:“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汪老给我的感觉是,即使生死也是小事,他甚至不说苦中作乐他说,随遇而安。

  我想,这或许不关乎年代,我们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