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全诗(月是故乡明全诗翻译)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今天我们走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诵读之《月夜忆舍弟》。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中学语文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首先了解一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诗人。这首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思念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咱们来看一看,题目是“月夜”,却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荒凉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第二联便是我们熟识的名句了。融情于景,诗人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更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下一联便由望月转入抒情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出的书信常常不能送达,何况战争没有结束。

写作特色: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诗句流利婉转,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长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赏析

经典语句,越读越有味啊。

主题思想: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