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翻译(薛谭学讴翻译)

1.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选自春秋·左丘明《左传》)

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果实不吃,不是甜美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3.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高昂的歌声振动了林木,美妙嗓音响彻了云霄。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至死也不再说要回去。

4.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逛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足够吗?”猴子们听了都顺从了,感到高兴

5.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②。

(选自《列子·说符》)

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咦!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找羊的人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道:“丢掉了。”问:“怎么会丢呢?”回答说:“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变得忧郁,很久不说话,一整天没有笑容。

6.良捕鼠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士容》)

译文: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 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 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7.死灰复燃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

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侍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被打败后,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燃烧就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释放出来,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

8.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最好学的是谁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好学,他不把脾气转移到别人头上,也不重犯同样错误。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9.门可罗雀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译文: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增长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他再次作为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能够生死往来才能知道交情的深浅贫穷之时与富贵之时,可以看到世态人情。地位高贵和低贱的变化,人和人之间真实的交情就会显现出来。)”汲黯、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10.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选自《战国策·秦策》)

译文:从前一天医生扁鹊拜访秦武王,武王给扁鹊看了他的病情,扁鹊请求自己给秦武王治疗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治它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楚。”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怎么治病),又同不懂医术的人(一起讨论)而破坏这件事,干扰治疗,像这样掌管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11.伯乐相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

译文: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待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送给你一天的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12.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天黑了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照明,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13.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着,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特别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税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14.羲之书扇

(羲之)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義之笑而不答。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译文:王羲之又曾经在蕺山见到一位老妇人,(老妇人)手中拿着六角竹扇要买。王羲之(为她)在扇子写字,每把扇子上都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时不高兴。于是王羲之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羲之)的字,拿它卖一百块钱。”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许多人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笑笑却不回答她。

15.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选自明·冯梦龙《古今谭概》)

译文:田登作郡守时,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提到了他的名字就生气,犯了这个错误的人必定会被鞭打。全州郡的人都不得不把“灯”叫做“火”。正碰上正月十五上元节摆设花灯,官吏们在街上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原来就起源于此。

16.不为物累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选自宋·欧阳修《归田录》)

译文:吕蒙正凭借宽厚成为宰相,宋太宗特别器重宠信他。有一个官员,家里收藏了一把古镜,他自己说镜子能照到二百里外地方,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吕蒙正以博取他的赏识。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脸不过碟子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镜子)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感叹佩服,认为他比唐朝宰相李靖还好很多。大概因为像吕蒙正这样没有少有特别嗜好而又不被物欲所拖累的人,即使古代的贤者也很难做到

17.贾岛推敲

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选自宋·阮阅《诗话总龟》)

译文:贾岛初次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伸手这时吏部侍郎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车马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贾岛当时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不久被随从人员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出自己吟得的诗句,因为“推敲”两字还没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事物,不知道要回避。划“推”、“敲”的姿势路上看到的人对这事都很惊讶。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用‘敲’字更好。”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两人一直谈诗认道,很长时间二人不舍分开。韩愈于是就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18.庸医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弯曲的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于是就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在门板上践踏。驼背人的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马上就死了。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医生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哪里得了是不是会死。”哎!今天世上当官的人,只管收钱收粮食,不管百姓死活,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

19.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

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诸侯国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此以后,鲁国人都不会去赎回奴隶了。”收取那些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一个人的行为的价值,而不去拿那些钱的话,鲁国人就不会再去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子路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给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

20.孟子自责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选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乘人没做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于是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说休妻的事了。

21.一鸣惊人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③。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身高不到七尺,能言善辩,幽默诙谐,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于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齐威王当权时,他很喜欢说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喜欢酒色,常彻夜饮酒作乐,沉迷其中而不问政事,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因此,官吏们贪污失职,各诸侯一起来侵犯,齐国危在旦夕,身边的大臣没有谁敢劝谏。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用隐语对他劝说:“齐国有一只大鸟,栖息在王宫的庭院里,三年里它既不飞又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

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 于是齐威王就召见全国各县的官吏七十二人,赏赐一人,杀了一人。军队振奋军心率兵出战。各国诸侯都感到非常震动惊讶,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齐国。

22.苏秦之楚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选自《战国策·楚策》)

译文:苏秦到楚国去,许多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说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下来。我想听听您的理由。”

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到。现在你是要我吃珠玉,烧桂木,依靠小鬼见天帝啊。”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23.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24.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笑》)

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伸展衣服皱褶,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25.楚人贻笑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④。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选自三国·邯郸淳《笑林》)

译文: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伺机捕蝉时掩蔽过自己的树叶,可以用来没人身” (螳螂为了捕蝉, 用树叶遮挡掩护自己,让蝉看不到),于是就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摘取树叶,他发现螳螂藏在叶下窥伺蝉,他就摘下那片叶子。不料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先有许多落叶,再也无法辨认出来他要的那片叶子。于是,他将落叶全部扫起,带了几斗落叶回家,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时,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过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欺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暗地里非常高兴,将叶子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当着人面拿别人的东西。官府差吏就当场抓住他,扭送县衙。县官让他事情缘由,他自始至终把事情讲了一遍,县官大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惩办治罪。

26.画地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27.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

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射道》)

译文: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哪一个。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28.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也。”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谐史》)

译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这样酿造七天,就变成酒了。”然而这个人容易忘记,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样掺和起来做酒,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一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等到酿不出酒时,却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29.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矣!”

(选自《庄子·徐无鬼》)

译文:庄子送葬,到了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助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30.勉学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学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