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点赞最低价,山西快手双击平台,抖音刷自助商城

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_文艺队成立致辞_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

【原创·散文

不能忘却的知青絮”

吴凤祥

在我坎坷人生中,经历了工、农、兵、学、商、教(代课),不仅当铁道兵是人生的财富,而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农民也是一生中不能忘却的历史。广阔无垠的田野,朴实忠厚的农民,使我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的求学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6岁的我就是高中毕业生。刚上高中时分班,同学们都挤上“热热闹闹”的“文艺班”,我却选择了“冷冷清清”的高二(2)“农化班”,因为对照当时知识青年下乡政策,尽管二个哥哥,二位姐姐都已下乡了,但大姐是照顾留城工作的,因此,我还是要下乡。我选择了农化班,是为了学点实用农业基础知识。但开课后什么土壤分析,什么水稻棉花栽培理论,我都提不上兴趣,我喜欢的是语文英语然而最后一次英语考试,我这个学习委员兼英语课代表偷偷看书,查没记住的英语单词。英语老师孙学林,在不点名的批评我,虽然合上了书,但我心中在嘀咕着,反正要下乡,平时花了这么时间学的英语有啥用呢?

16岁,现代孩子还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呢?我却下乡当农民,开始独立生活。1976年6月底毕业,7月24日带着白蒲镇革命委员会的批准下乡通知书,我来到林梓公社十六大队知青点(现林梓乡蒋殿村)报到,根据安排,我们这批知青都在第四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同下乡的有白蒲镇的魏正芳,林梓镇的朱晓林(现名朱书灏,后成为高级教师,南通市教育部门领导干部)、潘柯生、陈国美、沈际富等,后来增加了林梓知青潘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上海知青柴伟敏,第二年(77年,最后一批)增加了林梓知青陶建端、吴迪明等。知青点是县革委会特建安置知青的,我们是首批知青。安顿好铺盖后,我环绕知青点熟悉环境

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_文艺队成立致辞_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

我们知青点是一个锁壳式的长平房,共十四间,东西最边的两间门相对,最东间的锁壳是知青点储藏室,用于储存粮食等,最西边的锁壳是厨房,厨房最北边是柴火灶。知青房间门一向朝南,东边是男生宿舍,西边是女生宿舍。在朝南墙的门旁有一个窗户,用于采光。知青点山墙的东面隔一块田是社员杨家的竹园,知青点西山墙的西边是大队小作坊的印纸厂。所谓印纸厂并不是从原料到成品纸的生产,而是把半成品纸进回来加上红、黄等颜料,变成红纸、黄纸,批发给供销社代销点,卖于百姓丧事、佛事,从中赚取差价。

我们从小就“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毛主席教我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就抱着“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信念,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表达内心情感,喜欢搞宣传的我总想写一、二幅标语,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激情于是我环眺四周,发现我们知青点位置真好前面一片开阔地。开阔地农田的前面是公社的主灌溉渠,灌溉渠地势高,行走在灌溉渠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能在阳光照耀下眺望到知青点。我发现知青点门与窗户之间一段红砖墙,这个间隙面积正好可以写一个美术字,我数了一下有14处,14处写什么呢?我思考一会儿有了,“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12个字,前后空一格就行。这幅标语既写出我们下乡知青的豪情壮志,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_文艺队成立致辞_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

上图这是我们的知青点。

四十年后,我们部分知青重返知青点时,知青点的这一排平房已被拆掉一半,门前已重新粉刷。

拿出学校写美术字的功底,先用粉笔打好一个个长方形的格子,格子里用粉笔描出仿宋美术字的轮廓线,不满意的轮廓线擦掉修改,然后稻草扎了一个把,用稻草把儿作笔。再就地取材,用盆子到建房时留下石灰塘里取石灰,把石灰稀释成石灰水。把稻草把儿蘸上石灰水,利用早晚休息时间和田间劳动间隙时间在轮廓里描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几天,一排光彩夺目的“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术字在知青点闪烁。在知青点前面的农田里干活的社员们纷纷攘攘说:“还是刚来的知青有文化……”

记得一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是棉花的打顶心,去边心,剪雄枝。我们16大队是全公社的先进大队,为什么先进,就是因为水稻棉花生产好,社员有粮分,有米吃,卖皮棉有收入,我们四队又是大队的先进生产队,每个劳动日(10分工)伍角钱,全公社最高,因此,队长朱春德对棉花生产特别重视。棉花整技是比较轻松的劳动,它既不重也不脏,队长照顾给了我们知青。新社员第一次参加劳动,队长很用心,把我们领进棉田的行距里,给我们示范讲解。他边做边说:“打顶心,是为了防止棉花疯长;去边心,是为了抑制串藤,影响邻株;剪雄枝是为了让长棉花的雌蕊生长。目的就是要让株的营养供应雌花生长。”

文艺队成立致辞_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_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

我们从城镇下来的16岁知青,刚离开父母,刚离开书本,刚进入社会,刚参加农田劳动,面对绿油油的田野,眼前只是新鲜好奇,也许没有认真听队长的讲解,也许是一知半解,反正是还没有弄清楚谁是雄枝?谁是雌枝?下田一顿“整”,其中把结棉果的母枝都剪掉了。一会儿队长来检查,一看,气得心疼如麻,既怨自己没有耐心讲解,又怨上级把知青都分给了自己管辖的生产队,还怨知青没认真听话,心里真是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棉花可是年底的社员的分红款啊?!

社员们听说后,个个有意见有的说:“就靠卖皮棉才有分红,知青不是减少了我们社员的收入?知青怎能这么干呢?”有的说:“怎么把刚出书房娃娃都分到我们队?”会计沈恒岳决定不给我们计工分。然而,也有社员通情达理的说:“这些知青还是个刚离开爹娘的孩子,我们没有带好教好啊。”队长想想也是,这些都是15、16岁,刚离开父母的孩子,国家他们交给我们,我们也有责任啊。最后还是给我们计了半个劳动日的工。不过,第二天我们被分到生产队大场上和老爷老太剥玉米了。

不管肚子里有没有墨水,一手好字,都给人装门面。没几天,大队抓生产的彭圣田主任来到知青点,“谁是知青小吴啊?”

“主任,我是。”

“小吴啊,公社领导让我三天后到公社大礼堂作棉花生产经验介绍,你给我写个发言稿吧。”

我真是个愣头青,大脑没思考就一口答应下来。回到宿舍提笔就写。上高中时,我从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练出来的笔,写一段形势是没有问题的,当时正是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同志任党的主席。我开头就写“东风劲吹红旗飘,革命形势无限好。我们在英明领袖华国锋的领导下……”

形势写好了下面棉花生产的主题怎么写呢?大脑一片空白,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轻率表态的严重性。放下笔,跑到花田看看瞧瞧,微风吹着棉叶向我点头,刚开始吐白的棉花向我微笑,我呢?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到棉田不欢迎我这个新主人,而且好像还在嘲笑我:“不懂不要装懂!”

我在田头踱来踱去,当想到:不就是要写出植物种子结果过程吗?我忽然开朗起来,好像恍然大悟。我不是学过水稻棉花的《农业基础知识》吗?于是我赶紧借个自行车,连夜回白蒲老家。回到家把书一翻,书中有水稻生产、棉花生产两个章节。好了,有了。我仔细阅读棉花生产这一章,心中有底了。那一夜,我几乎通宵达旦。我把棉花这一章认真阅读理解看到有的地方似懂非懂时,真后悔当时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但是我有了写作灵感。我把书中的章节变成我的段落,把书中生产环节的“要做到”,变成棉花生产的“要抓好”。

先从领导棉花生产的管理体系说起:“我大队成立棉花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党支部书记阚国美为组长,生产主任彭圣田具体负责,各生产队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建立了大队农技员、生产队棉技员为主体的棉花技术骨干指导小组……

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_文艺队成立致辞_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

然后特出一个“抓”字。一抓早苗、齐苗、壮苗。从人工“营养钵”的“棉种拌河泥,出苗快又齐。”,到“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株距、行距定尺,确保苗出齐、出早、出好……

二抓田野管理。“田间管理如锈花,一针一线不能差。”从苗期、蕾期、花铃期到吐絮期,锄草抓“棉锄七道白如银。棉花锄得嫩,抵得上道粪。”、“雨后勤锄地,花蕾不落地。”;施肥抓“苗期轻施,蕾期稳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封垄抓“下封不上封,中间一条缝”、“大暑封大垄,小暑封小垄”;整枝管“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结桃”、“棉花不打杈,生长柴禾架。”;“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的防病虫害是“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综合考虑时间季节和棉株生育状况,打顶本着“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防灾减灾抓……

三抓防病治虫。“防病治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对苗期的立桔、炭疽、猝倒病,对生长期的棉蚜、红蜘蛛、棉盲蝽等虫害,对棉花桔、黄萎病等病害,对尾期的烂铃等病菌,做到提前预测,把病虫害等消灭在萌芽状态……

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_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_文艺队成立致辞

几个一抓,确保了产量质量最佳状态后,最后是“精打细收,颗粒不丢”的场头尽、路边尽的“三找”、“六尽”。文章写得有头有尾,中间插上平时搜集到的“三次锄草等于一次施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民间谚语,加上平时社员们说的“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治虫要巧,治早、治少、治了”等顺口溜,把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棉花生产谚语结合在文中的章节中,我的《“五抓”棉花生产 确保稳产高产》的经验介绍稿件,加上彭主任声情并茂的在公社礼堂一宣讲,我“小秀才”的名一炮打响。

看到彭主任兴高采烈的来到知青点,我预测稿件成功了。彭主任说:“小吴,你这小秀才,还真有两下子啊!”我接着主任的话匣子说:“主任:我在学校学过《农业基础知识》棉花这一节,你又加以了具体指导,加上这几天白天在田间采访老农,搜集了不少素材晚上又加班加点才写出来。你满意就好”。“这几天你吃苦了。我通知会计,每天给你计12分工,三天给你计36分工。”那时一个壮劳力,挑一天粪才10分工,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以后日子里,我真喜欢上参加棉花生产劳动。由于有了系统的理论知识,队长安排的棉花生产作业他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看便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老农们手把手的示范,后来我成了队长和农技员的棉花生产小帮手。

一段时间后,公社秘书了解到棉花生产经验介绍出自我手,以为我是搞宣传的“料子”,不久把我调进公社学习“小靳庄”(十件新事)宣传队,后来随着粉碎“四人帮”,小靳庄宣传队解散,我又回到生产队。

以上是我知青生活的一朵小“花絮”,她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

文艺队成立致辞_成立文艺宣传队散文_文艺队成立领导致辞

此图是四十年后部分知青重返知青点时的合影留念。

韶华易逝,记忆难泯。半个多世纪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新中国一段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我们的知青生活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不管是用“青春无悔”来形容,还是用“往事不堪回首”来概括,知青岁月也是我人生的财富。已成为赋闲之人,即将跨入古稀之年的我,知青生活是一支难忘的歌,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