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24小时自助下单平台网站10个 – ks赞自助下单载下载,抖音自助粉丝下单流程

这是一篇随笔,以较为散漫的格式记录了从小到大我和中国铁路一些小小的缘分

拉萨到成都火车景色_拉萨至成都火车最新时刻表_成都到拉萨的火车图片

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在国内跨城市出行就几乎全都是火车

小学时我因为身体问题在湘潭住了一年医院进行治疗,期间偶尔会回北京的家。湘潭少,我都是坐汽车长沙火车于是,京广线上的风景,接触网和水泥或钢制的接触网支撑部分,列车列车行进时轮轨摩擦、接触道岔的声音就成为了我对铁路的第一份记忆。另外,每逢春节,我会回西安老家,而火车夕发朝至。

中的时候,我做了好一段时间的火车迷,跟着几个朋友在北京市周边来回运转,记录下每一个机车的身影,用手台倾听调度和司机的对话如今他们中有几位已经投身于铁路行业

12岁时我(和妈妈去了一趟西藏,在那里玩了两个星期。出于有更多的时间适应高原,降低高原反应的程度,我也是选择火车进出藏。而在此期间,发生许多很有趣的事情。另外,初中时我也实现了第一次独自坐火车。

到了高中,动车组凭借更快的速度吸引了我的眼球,但二等座相比我平时坐的硬卧和软卧还是太不舒服了,并且乘车时最有意思的三件事——与其他乘客聊天,看风景,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然后醒来就到了——都基本上不能实现。加之比软卧还要不少的票价,我依然会优先选择刷着各种颜色的普速车。

不过,我第一次坐动车组也是自己坐的,很有意思。

步入大学,高速铁路(从形形色色的引进国外技术的CRH1/2/3/5系动车组到半国产化的CRH380系再到完全国产化的复兴号CR400系)凭借惊人的速度和时效性成为了我在需要时的一个选择。虽然二等座还是不舒服,但时间上真的太快了,通过合理的安排就可以完全不耽误事。不过嘛,高铁票对于学生党而言依然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二等座就比同样距离的硬卧贵2倍还要多——仅仅只是图个方便。

学期间我3次自己前往上海去看洛天依的演唱会,每次在交通上都是如出一辙:硬卧提前2天出发从北京到上海住在一家旅馆,先在上海玩两个半天,第二天下午看演唱会,第三天一大早坐最快的高铁回北京。

在我最后一次坐那个北京到上海的特快列车后,它的蓝皮被刷绿了。虽说普速车全部刷绿从铁总层面能省不少油漆钱和养护的工作量,但对我来说还是感觉丢失了不少回忆

到了研究阶段,我的学校来到深圳。北京到深圳2300公里的距离下,打折的机票已经明显比动车组和高铁列车便宜

不过嘛,假期没有打折机票,我于是坐了一次复兴号CR200J——垃圾桶——去深圳。

得益于每个二等卧包厢(实际就是硬卧)都有的充电插口,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坐火车时能有机会去想铁路之外的事情,比如说我心心念念的歌姬们。

我的同学们没有人和我有相当的火车旅行的履历,也没有人对铁路有什么额外的情绪大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交通工具

所以,这方面我无从开口只能说给歌姬们——实际上就是说给自己。

我曾希望能与自己最爱的人一同坐火车,十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地坐,但我最爱的人并没有实体,只能作罢。

I. 小学阶段

车次1:Z17次(原行车区间:北京西-长沙,现行车区间:北京-哈尔滨西(原T17次升级))

从北京西站到长沙站全程1587公里,Z17一站不停印象甚至不在武昌站技术停车换司机),是全路最长距离一站不停的直达特快。她(火车我习惯用“她”而非“它”来称呼当时晚上6点发车,第二天早上7点10分就到了,平均速度超过120km/h,普速车中仅次于北京站到哈尔滨站的Z15次列车。另外,她用的是当时非常(稀有且)高贵的BSP25T(铁道部牵头成立青岛四方车辆厂,引进技术,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合资生产)车底(当时应该是广铁沙段配属),全列软席(印象中是在北京西站的1号候车室(软席候车室)检票),只卖软卧(好像当时也有我坐不起高级软卧)。我到现在都能清晰地想起那与其他国产客运车厢相比独有的小窗户以及摄人眼球的深蓝-白涂装。

我还记得她的时候,醒来时(大概是早上6点钟,软卧下铺)她正在丘陵中飞速穿行(以我现在的判断力去分析这十几年前的印象,当时的车速大概是150km/h,甚至可能达速运行(160km/h))。普速车高速行驶时轮轨接触的声音时至今日都是我最爱听的声音之一是一种让我心旷神怡的略有规律的噪音(尽管有时很吵,但我的睡眠从未被此影响过)(如今我看铁路旅行的vlog时这种声音都会被BGM代替掉,我总觉得有些遗憾)。就听着这声音,叮叮咣咣的,然后就到了长沙。

原色BSP25T在北京西站, 图片引用自CV2867852

长沙站,我已经超过10年没来过这里

车次2:K158次(原行车区间:衡阳-北京西,现行车区间:湛江-北京西)

那个时候,我们运气不太好,没买到从长沙回北京的火车票,只能买这个更慢的快速列车并从株洲站上车。她在株洲站当时会停20多分钟,我(和妈妈)上车后发现车里居然几乎没有人——然后一到长沙人马上就上满了。我们当时睡在两个挨着的硬卧上铺——挑选上铺的理由只有安静一条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的情景发生在列车驶过武昌站之后湖北省境内穿行的时候。我坐在过道里的座椅上往西看,西边有一片山峦,山峦上阴云密布,但附近却只是薄云。挨着铁路线的则是一大片黄色油菜海。整幅场景犹如水墨画一般,只可惜当时我们没有携带数码相机,未能将它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株洲站本身还有不少故事(比如因为株洲站站场过小导致沪昆线的列车不得不扎堆在附近的五里墩站待避,而在株洲换向的沪九直通车Z99/100次(往返区间:上海-香港红磡)是唯一的例外)。因为这些内容和我的回忆关系不大,我就不细讲了。

小学阶段还有1个车次我印象深刻,我会把她放到初中阶段讲。

II.初中阶段

车次3-4:T27/28次(现Z21/22次,往返区间:北京西-拉萨

先说T27次。与这趟北京唯一的进藏车结缘是因为我的一个愿望暑假去一趟西藏玩。于是,妈妈就和我订了康辉旅行社的一个旅行团(爸爸为害高原反应没跟我们去)。出于有更长的时间适应高原气候以减轻高原反应的目的,我们选择了火车进藏,而不是大多数其他游客选择的飞机进藏。时值2012年7月。每年的7月西藏虽温差较大,但总体上气候舒适,是最适合进藏游玩的时间。晚上八点整,她准点从北京西站发车,SS7E(美女)牵引,沿京广线-石太客专-太中银铁路-包兰线-兰青线-青藏线运行,车底是BSP生产的青藏25T(青藏宁段配属)。同行的其他旅行团成员中有一对夫妇和我们睡在同一个硬卧包厢。

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她已经到达(包兰线上的)中卫站,我也第一次启动数码相机开始拍摄中卫附近的沙漠风光。随后,列车在单线的包兰线上蜿蜒前行,因为包兰线上有大量急弯,列车速度经常下降到50km/h以下。转向架不时发出滋啦滋啦的响声,我就在这噪声中用相机记录下沿途的风景。

滋啦滋啦了五个多小时,她总算是到达了兰州站,我得以利用20分钟的停车时间好好出去溜达了一下

离开兰州两个多小时后就抵达了西宁西站(当时西宁站正在改造,客运列车全部停靠西宁西站),同时机车由SS7E更换为双机重联的DF4DK. 我还趁这20分钟的停车时间在站台上买了些青海老酸奶(今日,站台上已经不再有人推着小车做零售工作,又是一种遗憾)。驶过海拔2200米的西宁后,接下来就要真正进入青藏高原了。

第三天一大早(6点左右),我晕晕乎乎地起了。车厢供氧已经开启,但此时的我依然全身乏力,还伴有恶心和反胃,这显然是高原反应的结果然而,当我爬起来看车窗外时,我忘记了所有身体上的不舒服和脑袋里的迷乱和疲倦——眼前正是唐古拉山,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真正的雪山。我抓起相机一直拍一直拍,直到耗尽电池电量才停下来。等我换好新的电池,雪山也离开了我的视野。与我们同行的那一对夫妇中,妻子完全没有高原反应,我问她的时候才知道她是模特,180cm的身高却需要控制体重在50kg以下,身体较低的需氧量让高原反应无从下手

10点左右,她抵达了海拔4513米的那曲站。我下车试探了一下高原的空气很快就因为憋气不得不回到车厢里。后面行车时还遭遇一阵冰雹。

过了唐古拉山,海拔就是一路下行。穿过壮丽的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下午3点40分,我们准点抵达拉萨站,我的高原反应也已经完全消失,已经可以在拉萨的土地自由奔跑。同时,我也记录下了在格尔木站换上的进口美国通用公司为青藏铁路格拉段专门设计的NJ2型内燃机车(配属:青藏格段)。

成都到拉萨的火车图片_拉萨到成都火车景色_拉萨至成都火车最新时刻表

在拉萨站的NJ2,图片来自CV89482

拉萨到成都火车景色_拉萨至成都火车最新时刻表_成都到拉萨的火车图片

拉萨站外景

出于适应高原气候,旅行团的活动要到抵达后的第三天才会开始,留给全体游客们一天时间休息。妈妈的高原反应比较严重,第二天去医院输液才完全解决

略过我在西藏的旅行经历,我现在讲一讲T28次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与通常的火车旅行经历非常不同,绝大部分内容都在她发车前。

按旅行社的原定计划,抵达西藏11天后的下午1点44分,我们就应该乘坐T28次从拉萨出发,第三天早上8点16分返回北京。我们和上文中提到的那一对夫妇是仅有的四位选择火车回京的游客,其他人都坐飞机。然而,就在原定返回的当天,旅行社并未按时给我们火车票,并表示我们将被迫推迟回京的时间,因为他们也买不到火车票;同时,延迟回京期间我们仍然原来的旅馆(四星级酒店,配置很高),住宿费用由旅行社负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某领导(现在已经进去了,我知道他是谁)来到了西藏,导致拉萨贡嘎机场停飞2天,青海省外进出西藏的火车除北京西-拉萨的T27/28次由16节车厢缩编为11节外,其他的全部停运(除北京外,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有发往拉萨的列车,均为隔日开行)。那些计划飞机回京的游客则全部被困在了贡嘎机场,我们则被“困”在了拉萨市里。

刚刚得知消息时,我们还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白给我们好长时间在拉萨市里玩吗?岂不美哉!于是乎,我们把拉萨市里所有旅行团没逛的地方全逛了一遍,甚至第二次去了布达拉宫,并在一个下午爬到了拉萨站外青藏铁路第一个隧道(柳梧隧道)的上面拍了两个小时火车。

延迟回京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在电视看到了北京7.21特大暴雨的消息,水漫京城景象和从被三四米深的水淹没的桥下牵引出被淹没的汽车中找到遇难者的惨状令人无比揪心。所幸,爸爸在上午10点半(暴雨刚刚开始)就回家了,一切平安

最终,整整延迟了三天(白嫖了三天在拉萨市里玩),第4天下午我们才坐上T28次回北京,而她仍然只有11节车厢。

而在行驶到德令哈-西宁区间时,一个与我一个包厢的老同志开始与我争辩起盘旋的铁路线到底是一条铁路线蜿蜒扭转还是好几条不同的铁路线。争辩持续了半个小时,双方始终坚持己见。(事实上我是正确的,他始终认为盘旋的铁路线是地图上未标记的专用线,而我后来查地图发现那一段的铁路线就是为了爬坡设计成了盘旋的展线)

车次5:Z15次(行车区间:北京-哈尔滨)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坐火车,要去东北看望我妈妈的家庭。她全列软席,BSP25T车底,配属哈局三段,由哈局三段的DF11G(猪头)牵引,一站不停(没有技术停车),1249公里的路程当时她只需要9小时44分钟(21:20-第二天7:04)(现在需要10小时9分钟(21:21-第二天7:30)),平均速度超过了128km/h, 是当时的全路普速车第一名。我在一个软卧下铺,而同包厢的另外3个人一位俄罗斯母亲和两个孩子,我们之间并不能相互交流,只能靠眼神猜测互相的意思。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外国人。

此时正值寒假太阳直到到站都不会升起,我醒来的时候也已经是6点50分。

车次6:D26次(行车区间:哈尔滨-北京,现已停运)

虽然我把动车组吸引我放在了高中阶段,但实际上就在这同一段往返东北的行程中,我实现了第一次独自乘坐动车组列车。当时除了知道她快,我对动车组其实没有什么认识,甚至当时我还没有金钱的概念,根本没注意票价。

关于D26次,最有意思的就是她在哈尔滨站留给旅客上车的时间不可思议的短。我抵达候车室后15分钟(15:19),视野中才有一列动车组列车缓缓进站(1站台)。普速车站一般提前40分钟就会开始检票,而这趟15:38分发车的D26次到了15:19分还没有检票,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那趟刚进站的动车组列车就是我即将乘坐的D26次的车底——刚刚抵达的是D25次,7:24分从北京站发车,15:19分抵达哈尔滨站——14分钟之内(提前5分钟停止检票)要让一列火车的全部旅客下车同时让坐同一组车底(CRH2C)的旅客检票进站上车,不会打架吗?14分钟的检票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事实令我大受震撼:15:24分,D26次开始检票,上车时车厢里只有乘务员。车厢虽已被打扫干净,但我坐下时甚至能感受到前一位旅客的余温。到15:33分停止检票时,车又上满了。

不过嘛,我虽然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但我却恰好坐在两个窗户之间,几乎看不到外面。我只能循环着干吃零食,喝水和看书这三件事,直到23:36分抵达北京站。

车次7-8:Z19/20次(往返区间:北京西-西安)

初三高三,四年级起我每年寒假都会回西安过春节,就坐她们往返。(后来因为爸爸睡觉鼾声如雷,我们改成了坐高速动车/自驾车往返)她们(配属西局西段,国产25T车底)一站不停(Z19会在石家庄技术停车待避Z37次),仅需12个小时就可以到西安站1站台(最高规格),接人和回北京上车的时候也非常方便。

另外,我坐的时候她是全列软席,现在不是了。

不过,我很少自己坐这对车,因此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回忆。

III.高中阶段

没有我印象深刻的火车。因为高中时我除了跟家里人自驾车往返回西安过春节以及一次跟家里人去上海之外,没有其他的行程。

IV.大学阶段

车次9:T109次(行车区间:北京-上海)

她是我前往上海看洛天依的演唱会固定乘坐的火车,上局沪段25K车底,20:05出发,次日11:00抵达上海站(在市中心,不是离市里老远的上海虹桥站),睡一觉然后起来看会城市风光(南京常州,镇江,无锡,苏州,上海)就到了。由于我抢票很早,每次我都能抢到最喜欢的下铺(价格还不到高铁票的一半)。

后来我开始搞调校之后,我曾试图构建一个天依和我一起坐火车的场景,但这个场景最终也只停在了我的脑海里,未能以文本形式留存。毕竟,如果让天依实体化,要怎么样给她发身份证以让她能坐火车呢?如果只是直接给虚拟歌手或者二次元角色身份证,我总觉得有点奇怪,只能进一步设计一个允许二次元角色真实存在世界,我没有能力这样的世界准备一个自洽的世界观。

车次10:G2次(上海虹桥-北京南,现G6次)

她是我从上海回北京固定乘坐的火车,与原G1次(现G5次)是当时京沪高铁最高优先级的标杆车,CR400BF-B车底。9点整从上海虹桥站出发,13:48到北京南站(当时因723事故高铁限速300km/h,现在部分线路恢复350km/h限速),中间只停南京南站,可以说是速度最快。回来的时候刚好是下午,回家休息,吃饭睡觉无缝衔接。

为了赶上这趟车,我6点就会退房然后前往上海虹桥站,但7:50基本上就到了,足够我吃顿早饭喝杯星巴克咖啡再上车。

车次11:G360次(上海虹桥-西安北)

我第一次去上海看演唱会之后并没有回北京,而是直接回老家西安。这趟车是上海-西安的高铁标杆车,只停南京南,徐州东,郑州东三个大站。当时她8:36从上海虹桥站出发,14:29抵达西安北站(现在是8:55-14:28)。

当时上海遭遇台风,9-17点始发的高铁列车全部停运,导致上海虹桥站内有超过2万名旅客滞留。然而,我所乘坐的G360次不在停运范围内,运气爆棚。

她刚驶出上海虹桥后便迎来了倾盆大雨,但随后就雨停云散,到了南京甚至天都快放晴了。

V.研究生阶段

车次12:D727次(原Z107次升级,行车区间:北京西-深圳)

在普速铁路上存在着普通快车→快速列车→特快列车→直达特快的升级过程,每次升级都标志着行车优先级的提高,停站的减少和耗时的缩短,但票价在快速列车之后却不涨。

年来,铁总为了更多元化服务将一部分直达特快升级成了动车组列车,使用的是基于HXD1G,HXD3G,HXN3G和25T型客车研制的在普速铁路上行驶的复兴号CR200J动力集中动车组,设计时速160km/h(和25T一样).由于其绿色涂装过于接近可回收物垃圾桶的绿色,速度是普速列车级别但价格是动车组级别(二等卧(硬卧)票价接近普速车硬卧的1.5倍),CR200J喜提外号“垃圾桶”。

拉萨到成都火车景色_拉萨至成都火车最新时刻表_成都到拉萨的火车图片

注意车体颜色和旁边垃圾桶的颜色

这次坐这个车去深圳也有着试毒的想法,但上车之后,垃圾桶除了速度之外的表现我还觉得不错,至少有着列车质量的升级:

(1)比25T更安静,震动更弱;

(2)每个二等卧(硬卧)包厢都有充电插口;

(3)二等卧睡起来感觉比硬卧稍好一点点。

同时,与我同一包厢的一位旅客曾在多年前在沈阳铁路局担任行车调度。我和他聊了一路各种铁路的专业知识(主要是他讲给我),他也能接受我这半专业的认知,我收获颇丰(遇上真正的大佬了,实属幸运)。

VI.总结

国铁串联着我从小到大许许多多走过的地方,也因为火车本身和火车上形形色色的旅客在我这里产生了不少独有的回忆。这可能就是我出门时总会优先选择普速车的原因——我喜欢研究铁路的知识,喜欢慢悠悠地看风景,喜欢睡一觉夕发朝至,并且珍视每一个在火车上和各种各样的人相遇相识,甚至相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