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业务晨光自助下单平台 – 抖音业务免费自助下单平台十个赞,抖音低价自助下单平台网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87号)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民持续增收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确保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确保力度不减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项目业主自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启动大宗油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粮食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县市层面推进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对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探索将股权量化到村到户,作为村集体或农户持有的股权,让农民长期受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农工部、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电力公司

(二)落实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快构建以绿色生态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绿色农资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衔接的农业补贴、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创新试点和生态补偿试点。完善粮油大县奖励政策,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建设双低优质油菜保护区,保障农民收益。(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粮食局)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多元种植结构。稳定增强粮食产能,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发展特色蔬菜、优势果茶、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等,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鼓励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优化养殖区域布局,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促进种养业互促发展,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等责任机制。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营。支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多层次农产品品牌发展体系。(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食药监局、省工商局、省粮食局)

(四)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控。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对不同农产品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超(社)对接、订单农业、产地直供、电子商务等模式创新,促进产储供销有机衔接。完善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预案,努力提高信息发布水平。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展“蔬菜直通”,有序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平稳。(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省物价局)

(五)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等政策,统筹资金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示范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创建,实施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等农村服务业,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允许将集中连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用于完善农业配套设施。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环节服务外包、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综合服务模式,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委农工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工商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人行武汉分行湖北保监局)

(六)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实行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及扶贫小额信贷。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应收账款、仓单、存单等抵质押贷款,推行小企业联保、农户联保互保、专业合作组织担保等多种增信方式。扩大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妥开展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加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平台基层农业担保分理机构建设。完善涉农贴息贷款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广“信贷+保险”合作机制。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挂牌“新三板”和发行债券,鼓励上市公司通过成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投资涉农企业,支持各大期货交易所在鄂设立交割仓库。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向农业领域创新链上游聚集。建立农业信贷、政府救助等政策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相结合的机制,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委农工部、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湖北证监局、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省农业厅、省农信联社)

(七)提高保险支农惠农能力与水平。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发展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开展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发展农业商业化保险服务。发展农业互助保险组织。开展保险先进县市创建工作。(责任单位:湖北保监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气象局)

三、强化就业创业创新扶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八)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加大高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投入力度。实施农林类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农业机械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高职院校面向农业产业自主招生、定向培养,支持职业院校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开展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打破城乡户籍身份限制,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职工社会保障体系。(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林业厅)

(九)完善平等就业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地就近转移、返乡创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示范乡镇建设。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行扶贫劳务对接协作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稳妥应对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支持农村社区组建农民劳务合作社。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健全预防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的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机制和就业的具体措施,探索建立复合安置模式,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

(十)支持农民创业创新。支持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孵化园(基地)、创业实训基地和乡村创客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和劳务品牌建设。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积极推进农林水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进农业农村“星创天地”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和农村物流创新试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个性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挖掘农村传统工匠技艺,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特色产品品牌。(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委、省农科院)

(十一)鼓励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现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利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资源。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备案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农地流转审查监督机制。建立租赁农地风险保障金制度。探索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建和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等机制,放宽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准入门槛,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生活性服务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委)

(十二)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构建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支持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全程化生产服务,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农村服务业。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资、技术、信息、物流、农机作业、产品销售、贷款担保和小额资金等社会化服务,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总结推广龙头企业领办或入股农民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权、资金等入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探索将财政补助资金转化为股本,投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粮食局)

四、深化农村改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四荒地、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城乡统筹推进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以货币补偿为基础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机制。细化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推进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各类集体林地的产权关系,创新自留山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逐步扩大其规模。(责任单位:省委农工部、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

(十四)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合资等方式,集中开发未承包到户的集体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探索利用存量闲置或补偿安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发展二三产业。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减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契税、印税、不动产登记费。统筹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的农业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委、省政府金融办、省地税局)

十五)发挥城乡统筹辐射带动作用。放开重点群体在城镇落户限制,确保2020年前全省转移500万人口到城镇落户。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土地利用创新试点,抓紧做好低丘缓坡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深入推进“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同建等模式。(责任单位:省委农工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

五、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健全困难群体收入保障机制

(十六)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综合投入力度,全面落实《湖北省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实施乡村旅游、休闲农林业、生态循环农业、光伏、小水电、电商扶贫工程。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订单、就业、土地流转和资金入股“四个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贫困人员劳务输出精准对接长效机制,增加贫困人口劳务报酬收入。将民生项目、惠民政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委)

(十七)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支持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完善预防、医疗、妇幼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政策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缴费补贴政策。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确定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加强城乡各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机制的衔接和落实,打破城乡户籍和身份限制,畅通参保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转换通道。(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省卫计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

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切实落实地方责任。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中心工作来抓,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单位:省委农工部、省委组织部)

(十九)强化考核督办和典型宣传。建立由省委农工部和省农业厅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考核督办工作机制,完善“三农”发展综合考评和精准扶贫实绩考核机制。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进展,及时开展跟踪评估。推选促进农民增收的“荆楚楷模”,加强典型示范引导,营造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省委农工部、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效。(责任单位:省委农工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厅、省扶贫办)

2017年5月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