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长信怨王昌龄拼音)

文:千雨千江月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导语:

中国古代一个十分独特诗歌门类——“闺怨诗”,其以绮丽哀婉、古典雅致见称,始见于《诗经》,旺盛于唐代,主要抒写古代少女、少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相思忧伤之情。另外,宫怨诗也属于闺怨诗的范畴。

古文多情他们往往能从寂寞冷清的女子身上寻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诗意,而那些幸福欢乐包围着的女子,她们身上是否蕴含诗的味道可能只有李清照那样拥有美好具备了才情的女子,才能写出惊艳于世的《如梦令》。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男人为什么会写闺怨诗,自古就有很多种说法,最易为人接受的是“含蓄说”:中国古代女性以含蓄为美,情感之类的隐私,不宜外泄,不可告人,男诗人自然成为代言人。实际情况来看,卓文君、李清照等才女因为直抒胸臆,确实也蒙受过不少道学先生的指责。

另有“同情说”之说:古代社会女子地位极低,不少优秀女子,红颜逝去,都难逃弃妇命运即便如苏小小般风尘才女,看似潇洒脱俗,非一般小家璧玉可比,亦难逃宿命。男诗人写闺怨诗,是对她们命运的同情。

还有一种说法,写闺怨诗之人有一部分正是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为的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此之谓“愧疚说”。最有意思的是“自我说”:人们写闺怨,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一、王昌龄作为诗人的“主业”与“副业”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开元五年(727年),中进士,授校书郎,任过龙标县尉、汜水县尉、江宁县丞等职,因故流放过岭南。安史之乱时,惨遭杀害。

王昌龄一生,仕途不济,命途多舛,但却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唐代著名诗人交情深厚文学成就斐然。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美誉。

王昌龄著有《王江宁集》六卷。其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大致可分边塞诗、闺怨诗、送别诗三类。这三类诗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以边塞诗为著,闺怨诗是其作品中比较惊艳的一朵奇葩。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王昌龄画像

1.王昌龄的诗人“主业”——“边塞诗人”

提起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岑”马首是瞻,两人均以歌行长篇见长,高适的诗激昂奔放,岑参的诗瑰丽雄奇。而王昌龄的边塞诗却以短小绝句,出奇制胜。

笔下之征人,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也有“已报生擒吐谷浑”的喜悦,更有抛不下的思乡离愁,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塑造典型,精简凝练,表现丰富,边塞的自然风光、边关的战场场景、将士的内心世界,在他笔下活灵活现。

其诗意境开阔,耐人寻味,在造景、写意、抒情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十分符合盛唐时代的“主旋律”。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2.王昌龄的诗人“副业”——“闺怨诗人”

王昌龄的诗歌中,比较另类就是抒写宫女及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

有人认为: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到之处。

王昌龄在其闺怨诸作中,展示出另一面高超艺术才能。在他诗中,表面看来宫廷生活唯美的:“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之中读者却看到了女子们的痛苦失望,以及她们对幸福的憧憬这些作品文笔之奇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二、王昌龄的两首经典闺怨诗

1.《闺怨 》:一曲大唐盛世下的“小相思”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之大意:闺中少妇不知道忧愁春天精心妆扮后登上翠楼。忽然看见田间地头柳色青青后悔当初让丈夫立功封侯。

中华古诗词渊源流长,从不乏闺怨题材,从《诗经》至诗歌巅峰盛唐,闺怨诗不胜枚举,仅《唐诗三百首》就录入了十多首,且每一都是经典之作。

这些诗多以闺中少妇为主人公,抒写思夫之情及对战争的谴责。

王昌龄这首《闺怨》,是《唐诗三百首》闺怨诗之例外。它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只是女子一时心情微漾,女子并没有更深埋怨反而妇女的视角,反映出国家的强盛,以小题材写出了一个大时代。

起笔直言“闺中少妇不知愁”,这位佳人果真不知道愁吗?这倒未必,只是身逢大唐盛世,建功立业、封侯拜爵是有志男儿的向往与追求

作为妻子,诗中的女主人公身处其时,自然也免不了依附思想必然是非希望有朝一日能夫贵妻荣,所以“不知愁”也在情理之中。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第二句勾勒出少妇赏春的画面。美好春日,阳光明媚,精心梳妆,一番打扮之后,因无丈夫陪伴身旁,少妇虽有如容颜与大好心情,也不能随便出门只能独自一人爬上自家高楼远望。短短7个字既生动描绘出了她兴致勃勃的“不知愁”,又为下句突然而至的“悔”做出了铺垫。

第三句是全诗的“诗眼”所在。少妇极目所见到不过平常的杨柳,何谓“忽见”?其实奥妙在于见到杨柳后忽然引发的心理变化时光飞逝,当年折柳别君的情境,又历历在目,如今天涯相隔,思念之情由然而生。如果当初不是为了名利,送君远行,而今大好春光就能两相厮守,该有多好?

所有一切,都纠结于尾句的“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仅用短短28字,通过描绘一名闺中少妇赏春时心理变化,就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盛世景象,实为神来之笔。

而读者们也别替古人多担忧,这名女子的小相思可能转瞬即逝,毕竟在遥远的古代,女子更在乎夫婿的前途,远胜于夫妻团聚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2.《长信秋词?之三》:一曲美人妒乌鸦的“长恨歌

《长信秋词?之三》

(唐?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的这首绝句,因其独特的手法视觉,成为宫怨诗的极致经典。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班婕妤入宫后,因极富才学,而被赵飞燕嫉妒,只能自请去长信宫供养太后,"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秋词也就是“长信怨”。

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绮艳的宫廷画:天色初晓,金殿初开,一名美丽的女子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功课完毕,闲来无事,手执团扇,一路徘徊。

本来是一幅静谧雅致的宫女图,但是诗人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却是宫女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枯萎生活。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后两句,诗人跳出了“以哀写哀,以怨写怨”的一般的宫怨模式,而是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以一个奇特的比喻,来抒发宫女的怨情。

令宫女又妒又恨的,竟然是一只又黑又丑的乌鸦。

乌鸦从赵飞燕姐妹住的昭阳殿上空飞过,它身上竟幸运地带有了昭阳的日影。太阳在古代,就是君王的象征,乌鸦都能承受君恩,而宫女深居长信,君王从未曾来过,空有“洁白如玉”的容颜。

宫女所怨的,自己不及她人也就认命了,却竟比不过丑陋的乌鸦,这就是著名的"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的对比。

这种极不可比、出人意料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一个被困深宫、常年失宠的宫女的极度哀怨情愫。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三、王昌龄闺怨诗的艺术特色

1.精致独到,意境深远。

王昌龄闺怨诗的独到之处,在于十分重视诗的境界

其在《诗格》里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他反对意与景的分离:“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他很重视情与景的结合,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2.善用典故,巧妙贴切。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谓如己意而与事合。”

其诗用典不多,但往往用得巧妙而贴切,不露痕迹。如《长信秋词之三》用典“长信怨”、“昭阳宫”,从中隐喻了班婕妤、赵飞燕的典故。

3.语言雅致,凝练婉丽。

王昌龄的闺怨诗从用词选择句式运用等方面,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婉约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

在用词选择方面,诗人偏好选择古典、雅致的词语。在用句方面,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韵味无穷。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4.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诗人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气氛,为突出闺怨服务

《闺怨》与《长信秋词之三》中,这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手法,十分玲珑透彻。两首诗都以动入情,女主人公一从登楼出场、一从打扫出场,一个见到杨柳、一个见到寒鸦,一个引发了悔恨、一个引发了哀怨,闺怨缓缓拉开

5.情景典型,画面生动。

诗人非常精于捕捉和概括典型情景,给人以强烈生动的画面感。

在宫怨、闺怨诸作中,其画风就是一幅幅工笔浓郁的仕女图与金壁辉煌的宫廷画的组合,让人如临其境,沉沦其间。

6.善用比兴,深于寄托。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闺怨诗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蕴味无穷。

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不满与揭露,这一点屈原的《离骚》在格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结语:

王昌龄的“闺怨诗”以异与常人的视角、层层递进的手法、古典唯美的语言、强烈另类的比兴,写出了古代征妇、宫女、妃嫔的乏味生活和丰富情感。

《闺怨》与《长信秋词之三》两首诗,从表面看来,虽然悲喜不同,但是女主人公们却拥有着一个极致的共同点:身不由己,因为她们都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这些诗深刻揭示封建制度下妇女的地位与命运,客观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王昌龄的闺怨诗就艺术形式而言,承袭了六朝华美艳丽、精致细腻的表现手法。但其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却奠定了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了六朝宫廷诗的浮艳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诗坛的不良文风

因此,王昌龄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参考文献

唐?孟棨《本事诗》

宋?尤袤《全唐诗话》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王昌龄的“闺怨诗”:一曲曲浮华盛世下的“小相思”与“长恨歌”

作者简介:千雨千江月,生于风花雪月,长于濛濛烟雨,居于满城繁花。酷爱散文、诗歌、赏析,在时光书笺中,品茶,品书,品乐,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