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买赞自助下单平台,充双击快手,抖音自助业务下单平台软件

对韵启蒙尝试

——序李国建《学童琢韵》

胡吉祥 河南郑州

河南鲁山县教师李国建先生,具有深厚楹联文化功底,又十分热爱楹联教育事业多年来,创作出数量可观的对韵、对联、格律诗和韵文等作品,结集成《学童琢韵》书稿出版。通读书稿使我深受感动这是他弘扬楹联文化心血结晶也是对韵启蒙新的尝试。全书共分《学童对韵》、《学童联对》、《学童律绝》、《学童新韵》四大部分。为之欣喜之余,对其部分作品做一点评。

一、课文对韵,相映成趣

《学童对韵》运用《笠翁对韵》形式,以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为内容,以新声论平仄编写的新对韵。自清初著名联家李渔创作《笠翁对韵》至今,对韵作品有十余种之多。古今一则对韵,大抵以韵立题,不拘一事一物,信手拈来,自然成趣,但求工稳,不囿意旨。像《学童对韵》这样,聚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立题为韵者,尚无先例。况且,无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皆能紧扣主题、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而又浑然一体者更是绝无仅有。因此《学童对韵》成为对韵作品中一枝耀眼的奇葩。小学语文课文是当代语文权威从浩如烟海的古今文字作品中锤炼打磨出的精粹,是蒙学极品。《学童对韵》将二者巧妙融合,以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把丰富多彩思想内容,呈现给小朋友,使他们从小就真切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享受精美文学艺术熏陶。

《学童对韵》或有闲适恬淡之趣:“金葵砍后高悬挂,香味嗑时慢品评”。或有雷霆万钧之力:“势如万马卷天宇,声似五雷崩岳峰”。讴歌祖国的壮丽河山:“极目桂林无双胜景甲天下;荡舟漓水,不尽遐思上日边”。歌颂平凡快乐时光:“四时听响亮,一路奏悠扬”。礼赞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力:“砥柱中流,应是党心长稳固;禹王大帝,定推民力最恢宏”。褒扬舍己为人的美好品德:“示与众人浑不解,掏将肺腑尽相倾”。推崇高尚人生观价值观:“死为人民视必要,生怀信念光明”。牢记圆明园的毁灭:“纵火连天多少精华成炬焰;笼烟满地,万千瑰宝化灰星”。欢歌新时期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仪表不一样眼光越五洋。内地营销竞荟萃,外商谈判斗铿锵。“竞荟萃”、“斗铿锵”六个字掷地有声。新型农民国际国内广阔舞台上露出时代风采豪迈气魄跃然纸上。

二、佳联妙对,异彩纷呈

《学童联对》是国建的楹联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作者独具匠心,常有妙笔生。“趣为捷径书山小,乐作轻舟学海微”可媲箴言。“无心写字鸡挠食,就嘴读书猫念经”堪称俗语。语粲莲花:“文笔飞扬金闪耀,雅书顾盼玉光辉”。堪慰生者:“一念犹存不是死,半言如在已长生”。俗中见雅:“生女曰‘千金’,堪称‘巨’子;跻身为‘百姓’,便是‘大’家”。即令文字游戏,对句之周密严谨,亦如铁打铜铸,“寂寞寒窗空守寡,宽宏密室定安家”。《谜联对韵》集谜成联,独创新奇。再如:月照滇窗,处处孔明竹阁亮;春临楚舍,家家元亮桃源明。该联版本较多,但此联独具特色。“孔明竹阁亮对元亮桃源明”,文韬武略,门当户对,上下交股,珠联璧合。处处“诸葛亮”,家家“陶渊明”,虽有微疵,亦不失为时代赞歌。唐代诗人元结声名远播,作者为其撰联:黎元忧乐连胸次;情结死生系水山。短短14字,不仅名、字双嵌,而且高度评价真实总结了元结不朽一生。内涵丰富,用字精工洗炼。作者曾获宝丰洁石杯财税宣传全国有奖征联二等奖,《中国楹联报》两期攻擂冠军然而他的《辛卯年平顶山市贺岁联》更显奇伟:

平添豪气五千年,向织女牛郎故地。玉诺心相许、元结情犹系,俯叩苏坟、仰对颜碑。知异才良将、曾牛吼马嘶者,英雄何去?问墨公特技、玄龄宏略、紫芝轩宇、绿园歧照、白郎义炬、红军壮剧,莫非俊彩垂青古,终留下,拔地人峰长崛立?

顶起狂飙十万丈,占虎潜龙动先机。坡奇出怪招、庄魔显魅威,街扬蹄韵、城舒鹰翼。喜河湛宝丰、惹龙怀龟望之,胜境堪期!看煤滚财源、钢漫金池、酒漾香波、盐泻银湖、花汇海洋、帘卷云漪,不是佛泉涌大潮,怎迎来,排天骏业竞腾飞!

上联依“山”,起势恢宏,并以墨玄紫绿白红青七彩纷呈,呈现尧山石人峰崛立俊彩星驰的历史风貌,结句问答绝妙,思接千载。下联托“水”,起势壮观,并以煤盐酒钢花布泉七业并举,展示大潮汹涌骏业腾飞的时代风采,结句激情澎湃,气冲九霄。“平添”、“顶起”点明城市地域。“虎潜龙动”暗隐岁值卯兔。此联底蕴深厚,时代感强烈,地域特点十分鲜明

三、律绝新韵,各有千秋

《学童律绝》是作者创作的近体诗,比《学童对韵》略为次之,但真情流露,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送别

伤春不露、溢美无痕,情悠意远:佳人今日出阳关,怅望楼兰墟里烟。莫道玉门春不度,十分春色天山

《学童新韵》多是根据语文教材改编的韵文,颇似戏曲唱词。与《学童对韵》的错落与精炼相反,《学童新韵》则整齐而细腻。特别是三三四节奏的十字句,节律一致,一韵到底。韵脚起伏摇曳,读来荡气回肠。

西湖的绿》

灵隐寺烟雨中古道深院,绿欲滴翠欲流古木参天。飞来峰烟雨中层林尽染,绿如墨翠如蓝高回低旋。直绿得石缝中青苔布满,直绿到远山下山弯弯。直绿得冷泉亭通体凉遍,绿透了小溪流腾跳撒欢。响翡翠滚玉珠水花飞溅,不由人去小坐心怡神恬。黄龙洞绿得幽深邃幽暗,屏风山绿得野摩云擦天。最不同九溪水十八深涧,绿得清绿得静绿得悠闲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奏明快,《我家的小园》清新活泼,《西门豹》面对着漳河水“悲愤满腔”,《泡桐》一咏三叹,《决不倒下》以就义诗为核心,五字成句,结尾节奏突变,吉鸿昌“豪气弥空”的英雄形象如霹雳闪电,光照人寰。

总之,《学童琢韵》是李国建先生在原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再整理、再提炼、再加工、再升华的结果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但它在语文教材改革勇敢探索、不懈尝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其精神值得赞赏。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弘扬和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独有的楹联艺术,其作用毋庸置疑。

(本文有删节)

青县老人撰写楹联赞好人

韩泽祥 燕赵都市

《中国楹联报》杂志_中国楹联报_楹联里的中国楹联整理

青县66岁的刘建坤老人能诗能文会书法,尤擅楹联创作。近些年来,青县开展“道德之城、爱心之城”创建活动,刘建坤发挥特长热衷为社会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撰写楹联,截至目前已创作佳联近百副。据介绍,近年来,青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法和有效载体、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年间推出“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和睦”等道德模范1300多名,形成了“人人崇尚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青县现象”,不仅带动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也助推县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关注。

刘建坤说,每当听到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他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擅长楹联创作的他决定发挥特长为好人创作楹联,用凝缩的文字概括好人不平凡的事迹。“我曾经在青县金牛镇工作过,当地一位好人何俊兰收养弃婴、爱孤如亲的事迹在金牛大地广为传颂,得知何俊兰被评为道德模范后,我一蹴而就写下了一副楹联:‘救弃残婴,筑爱巢,古氏全家播厚义;歌德善曲,扶危命,金牛大地颂丰碑’。”

“大爱闺女”周如珍的事迹,刘建坤更是耳熟能详,他先后为周如珍创作了两副对联:敬老如亲,千番侍奉情浓厚;尊孤似眷,万种关怀意贵珍(嵌名联)。诚伺老人,善行感地;甘当孝女,大爱惊天。“侍奉年迈公婆、瘫痪丈夫与小叔的青县好人赵春梅事迹原来不知道,但我亲历了当天的颁奖晚会看到小叔用颤抖的声音向赵春梅喊了一声‘嫂娘’,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回来后就创作了一副楹联:公婆年迈,夫弟双瘫,洒播大爱伺亲眷;子女身娇,家耕两负,感动小叔唤嫂娘。”

为了撰写好楹联,刘建坤经常废寝忘食,不仅要了解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甚至还要走近好人身边和好人一起做公益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白天冥思苦想,晚上酝酿琢磨,很多灵感都是一瞬间激发出来的,有了灵感,我会立即伏案疾书,每当创作出一副好联,我都会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截至目前,刘建坤已创作赞扬道德模范佳联近百副,不仅自己学习与创作中受到教育,陶冶了情操,还向社会宣扬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精神。目前,刘建坤的多副楹联已被报纸刊登或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楹联年鉴》。

阜阳楹联缺失与乱象批评

巩行远 安徽阜阳

阜阳城楹联缺失与乱象丛生表现有五:一、店铺、公共场所、文化教育宣传单位没有张贴或悬挂楹联的习惯。二、新建文化景点景观,没有悬挂楹联,好比一张白纸没有着色,穿时装的人没有配置装饰物。三、个别服务性单位张贴或悬挂楹联不规范,起到了消极影响和文化误导。试举几例:清河东路老村长酒店门联缺少上款(可无上款)、下款(则不可少);颍上北路宏村小酒馆门联“苦中作乐再拿一壶酒来;忙里偏闲且饮两杯茶去”,上下联张挂颠倒;刘公祠所悬一前人佚名联:“铁浮屠锐利非常,自来中国横行,独畏我顺昌旗帜;金兀术骄狂太甚,妄想坚城趯倒,试问他多大靴尖?”此联文字对仗立意设境都没有问题可惜的是当今书者把上联里“中国”的“国”字误作“原”,下联里“趯倒”的“趯”字误作“踢”。这样,上联里“国”字与下联里“城”字声律失替,因为同步字位同是平声字,下联里“趯倒”的“趯”字误为“踢”,其义则既窄又俗。凡此种种,不一而定。四、阜阳市以及所辖各区(县、市)不论官方还是民间没有楹联组织。笔者所知,阜阳专致于楹联者不过十个八个,诗词人士能够同时创作楹联者亦不过三五十个,可以说寥若星辰。五、在阜阳人们听不到,更看不到有关方面重视楹联文化建设,此种现象令人担忧。

阜阳前身颍州,是楹联文化荟萃之地。凡官衙、厅堂、胜迹、庙宇、殿舍、学堂、考棚、店铺,无不用楹联装点,白衣楼,又名“云载亭”,座落在颍州古城西南角城墙上,曾供奉白衣大士,有楹联两副。其一曰:“问大夫、为何倒坐?看恶人、不肯回头。”其二曰:“白莲台上,坐慈悲教主;紫竹林中,救苦难观音。”北宋欧阳修知颍州治理颍州西湖时,主持兴建有宜远、飞盖、望佳三桥,并曾赋诗三首咏桥。颍州后人有联赞三桥。联曰:“桥立溪头,锁山川一脉;水浮天际,漾风月双清。”到20世纪50年代,阜阳楹联文化依然不衰。据周世忠《阜阳的老茶馆》(原载2014年第一期《阜阳风物》):徐秀珍茶馆楹联文化品端位高。其茶室东壁联曰:“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糊涂。”横披曰:“宁静致远。”其茶室西壁联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横披曰:“饮茶快乐。”

回头再看当今楹联现状,阜阳人怎不问心有愧?当然,这种文化倒退有其历史社会根源,如“文革”十年浩劫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楹联文化的摧残与破坏。楹联不仅具有文学性、实用性、装饰性、标识性、愉悦性,而且具有民族性(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群众性(一说“大众性”,指受众广泛)、多向性(涉及文、史、哲、地理、经济、书法与美术装饰艺术等)。一个文化景点景观,有了楹联对其内质的文化提炼、精神聚焦,以工整对仗、精巧简洁、易记易传的独特优势呈现在世人面前。楹联属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其撰写与题署亦属高雅文化,楹联千姿百态的呈现,其蕴含的思想内涵、精神价值及其对受众的熏陶、感染,从某种程度上说,远比政治口号会议文件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更持久、传播得更宽泛。时下,全国不少地方楹联文化恢复与重建工作十分出色,涌现一批又一批“楹联文化之乡”(市、县)。《中国楹联报》诞生地蒙城县,早已成为“楹联文化之乡”,而且与阜阳城相当近便。在那里楹联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塑造了精神风貌,成为那里的“名片或者说“文化大使”。为此,笔者建议:一、阜阳应重视楹联文化恢复与重建工作,建立各级楹联组织,支持楹联创作活动。二、官方要组织有关人员到省内外参观考察“楹联文化之乡”,制定楹联文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细则。三、请外地联家、学者来阜阳传经授课。四、组织本地不多的楹联家、诗人与书法家,对阜阳楹联现状作实地调查,对楹联缺失状况,逐一补救。同时,鼓励书法家们把学习楹联知识作为字外功夫的必修课之一,运用好楹联文化。五、请官方支持选编一本《阜阳古今名胜楹联选》,作为传承与普及古颍州、阜阳城以及阜阳全市楹联文化的传承性、普及性读物。

羽满翼丰展风流

冯振庆 山西闻喜

“冯老师在家吗?”一声亲切的叫唤,使我一下愣住了。赶紧开门,看见五、六个人站在院中,每人拎着沉甸甸的东西。我望着一个个熟悉陌生的面孔,见到阔别已久的学生。他们在百忙中来我家,真是难能可贵。学生能有如此感恩之心,顿时深感不枉此生。这真是:

跪乳羊羔母爱

怀恩学子系师心。

前来的有刘丽娟。曾记得十几年前,一个从山区来的十三四岁小女孩,平易近人心善良、干练泼辣肯帮同学、富有组织能力。经过一段接触,同学们推选她为班长,她热心积极把班级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六年级快升级时,她母亲病了,为了照顾母亲和弟弟计划缀学。她父亲再三劝说,她还是不想上了。我听到消息,就骑摩托车颠簸着到她家,说服她要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至于你落下的功课,我会想办法给你补。

当时我送一副对联激励她:

腊梅凌冰雪,铮铮傲骨

金凤竑农家,赫赫雄心。

她回来后,我从班上抽几个学习好的同学,成立帮辅小组很快她就跟上了课,又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靠顽强毅力坚持上完初中。但中考还是不理想,离校时同学们相互留言,我是这样勉励她的

榜上无名,不坠鸿鹄之志;

眼前有路,应坚松柏之心。

鼓励她要有信心,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毕业后,她参加各种培训班,开门面,搞贩运……,什么挣钱干什么,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有一次生意被人坑了,赔了十几万,这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子来讲,无疑是天塌。但她毫不气馁,思忖再三,要还债就得破釜沉舟。于是,她丢下刚上学的儿子让婆母照料,与丈夫南下广州广西寻找商机,三年呕心沥血,苦尽甘来还清了外债。2011年回到家乡,做了一家公司在山西晋南地区的品牌总代理,整天废寝忘食辛苦奔波,经过几年打拼,创下了辉煌业绩,年销售额突破几百万,公司特意奖励她一辆奥迪轿车。她是一只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正在向更高的天空振翅翱翔。她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永不言败、坚韧不拔的性格。有这样的学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自豪。临别时我用宣纸写了副对联送给她:

壮志凌云,万里长天鹏展翅;

雄心逐梦,百年夙愿蛹成蝶。

官员有“雅好”未必是坏事

叶匡政

河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接受调查引来热议,倒不是他的官有多大,而是他的另一身份“中国摄影协会理事”。秦玉海落马后,不仅北京等处地铁撤下了他的摄影作品,人们也关心他受贿与摄影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因为他的摄影作品所需相机、镜头及胶片都极为昂贵,广告投放他的作品,也需支付高额稿酬。

近年来,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官员书法家、画家、摄影家、诗人活跃在文化艺术现场。一旦这些官员落马,其背后的艺术或学术机构也会被卷入舆论漩涡,与贪官成为一根绳上荣辱相伴的蚂蚱。不过,我倒认为官员能有些“雅好”是好事只要这“雅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爱好,而不是附庸风雅,不是把爱好当作洗钱受贿的手段。波尔德莱专门写过一篇给权力者和资产者的文章,认为立法者和商人们也需要艺术,他们负责治理城市,就必须能够感受和懂得什么是美。因为只有通过感情理解艺术,这些人才能建立起灵魂之力的平衡,才能在政治或经济行为中扩大权利与善行。中国历史上有文艺爱好的官员多了去了。人们熟悉的文人韩愈、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等,诗人如李商隐陆游苏轼等都曾是官员,但也正因身上的书生气理想主义色彩不愿迎合官场上的厚黑学,往往屡遭贬谪。画家高克恭、赵孟頫等也曾身居高位,但也刚正不阿、坦荡有风骨。这些文人官员对文学绘画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不会圆滑世故地去应付世事,虽命运多舛,但在官场上的苦痛挣扎却成就了他们诗文深度

当然,也有与高克恭等完全不同的画家。如明代大画家、书法家董其昌,初为官时还颇清廉,有官位也托辞不就,在家乡痴迷翰墨。哪知他的京官身份加上确实画得不错使得当地附庸风雅的官僚和富商出巨资请他写字作画,很快成为名动江南富豪名声越大、越来越富有后,董其昌却沦为强抢民女、为非乡里的恶霸。官员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并不必然导致官员的腐败同样无法保证官员必然不腐败。官员的“雅好”导致的“雅腐”,不过是权力腐败的方式和借助的工具。世上只要有利益存在可能滋生腐败。“雅腐”、“雅贿”的本质还是把权力当作商品,尽可能地给腐败穿上合法的外衣。根本原因,还是权力垄断,社会又缺乏制衡和驯化权力的方式。可以说,腐败总是隐藏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假如政府和官员对优势资源总是处在绝对控制之中,民众权利永远处在不平等的状态,腐败就可能发生所有领域。

今天的腐败已渗透到了每个行业、社会的每个细胞中。侵占公共资源、损害公众利益,已成为很多行业通行的准则。腐败的蔓延,对社会各领域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会损害公共利益和资源,使一小部人获益,影响到正常的经济与政治秩序;更通过鼓励钻营与剥夺,彻底破坏社会一切领域的秩序和良知,让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获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和基本尊严。分析秦玉海之流的官员腐败,原因之一还是政经不分。一方面公权力和经济的关系过于密切,另一方面权力部门仍垄断了大量稀缺资源。尤其是以GDP为中心的施政意识,许多地方都从自己掌控的资源出发来发展经济,如果政经不分,不正当的权力寻租现象就会掺杂其间,合同关系就可能被权力关系替代,权力寻租现象就难以避免。

古人在总结历史教训时说过四个字:贿随权集,意为贪腐贿赂总是伴随权力而聚集,谁权力大,贿赂者都会像苍蝇一样叮上来,与官员有没有“雅好”并无关联。有些官员或许并非想做贪官,但由于权力管控范围过大,外来的各种诱惑就会纷至沓来。要改变这种腐败,除了常说的推进权力的监督机制、增加政务信息公开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斩断权力与经济的关系,从根子上断绝权钱交易的可能性。好在人们已清醒认识到政经不分对社会与市场的危害,把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作为改革的重点。只有通过政经分开、地方政府简政放权,才能逐渐改变对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权力垄断,同时推行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改革,通过发挥社会和私人部门的作用,来弱化行政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消除政府与民众间的信息阻隔,通过法律来规范权力运作,才可能真正控制腐败的疯狂蔓延。

制度如果真能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官员多一些爱好,又能怎样

习近平教育实践活动讲话引文,典出何处

臧晓程郁琼源新华视点

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这些古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先贤的智慧,背后的典故出处皆大有文章。

1.“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典出】: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原文】: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中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中一个师。

释义】:伤害一个人,与其动他十个指头,不如集中打断他一个指头;与其泛泛地打一些消耗战、拉锯战,不如狠狠地打一个歼灭战,这样吃掉一个敌人就少一个敌人。

2.“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典出】:(唐)李世民《帝范·崇文第十二》

【原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

【释义】:以上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只能得到中等效果;以中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因此只能得到下等的效果。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典出】:(汉)王充《论衡》

【原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有错误的人在诸子。

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典出】:《老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典出】:(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6.“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典出】:(汉末魏初)王粲《仿连珠》

【原文】:“臣闻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释义】:经常用明镜照照自己,那么污垢就不会存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就可以摆脱错误行为的牵累。

7.“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典出】:(宋)欧阳修《新唐书?宋祁列传三十

【原文】:“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

【释义】:雕琢和纂绣之事虽小,却会劳民伤财,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

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典出】:《尚书·旅獒》

【原文】:“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释义】:不顾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典出】:战国《韩非子·诡使》

【原文】:故《本言》曰:“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故曰: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释义】:所以《本言》说:“国家安定靠的是法,国家混乱于私。法立起来的话,就没有人再行私了。”所以说:倾向于私行的,社会必然混乱;倾向于法的,社会一定大治。

图联

《中国楹联报》杂志_中国楹联报_楹联里的中国楹联整理

湖中水彩心中

天上月红画上心

摄影:赵玉玲

撰联:陈宏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