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低价平台自助下单,快手直播文案双击,快手刷双击秒刷在线怎么设置

浙江地处东南,东滨东海,南接福建,西邻江西安徽,北连江苏,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故又名浙江,所以浙江省是以江而得名,简称为“浙”。据王士性记载浙江风俗云:“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俗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鞶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概,鲜富商大贾。而其俗又自分为三: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 自唐迄清,浙江人才鹊起,层出不穷,“兹邦以德行、文学、事功、风节显者,代不乏人。”

杭州府海宁陈中渐家族自明迄清三百余年,十三世科第连绵不断,先后31人进士及第,103人中举,一门三宰相,六部五尚书,可谓是朱紫盈门,世代簪缨,成为明清时期浙江乃至全国最为著名的甲科世家书香门第。时至今日,在江浙一代民间流传一些关于海宁陈氏家族的传说,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昔日海宁陈氏家族的兴盛。

陈元龙 书法_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呈龙

海宁陈氏故居

海宁陈氏郡望出自渤海高氏,据陈中渐裔孙、清末文人陈其元记载:“余家系出渤海高氏,宋时以勋戚随高宗南渡,籍临安。始祖东园公讳谅者,明初居仁和之黄山,游学至海宁,困甚,偶憩赵家桥上,忽坠于水。陈公明遇设豆腐肆于桥侧,昼寝,梦青龙蟠桥下,惊起,见一男子入水,急援之。询知世族,乃留之家。公老无子,止一女,因以女女之,而以为子焉。东园公一传为月轩公讳荣,承外祖姓为陈氏,而世其腐业。业腐者起必以戊夜,一日者,于门隙见双灯野外来,潜出窥之,则一儒衣冠者,一道士也。道士指公室旁一地曰:‘此穴最吉,葬之子孙位极人臣,有一石八斗芝麻官数。’儒冠者曰:‘以何为验?’曰:‘以鸡卵二枚坎其中明日此时,鸡子出矣。’乃于怀中取卵埋之而去。次日公起磨腐,忽忆前事,往探其处,则闯然二鸡雏也。正骇异间,又见双灯遥遥至,雏已出壳,不以埋,急于室中取卵易之,而屏息以伺。二人者至,搰之,则仍卵也。儒冠者咎其言不仇,道士迟疑良久,曰:‘或气运尚未至耶?’遂去不复返。居久之,公乃奉东园公骨瓮葬其中。二世之后,遂有登科者,至今已三百年,举、贡、进士至二百数十人,位宰相者三人,官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者十一人,科第已十三世矣。初葬时,植檀树一株于墓上,堪舆家称为海宁陈氏‘檀树坟’。圣祖仁皇帝南巡时,闻其异,曾驻跸观焉。”

陈元呈龙_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龙 书法

海宁陈氏故居

“余家自有明中叶,由高氏而承陈姓,迄今三百余年。至嘉道之间,子姓日益繁衍,咸丰后,经粤匪之乱,沟壑之转,四方才散,第宅焚毁,老成凋谢,宗族稍零替矣。回溯此三百年间,传世已将二十,人才辈出,在浙江推为望族。道光年间,宣宗成皇帝犹有“海宁陈家”之谕,则族望固久著矣,然特衍高氏之一派耳。计自明正德以来,吾家登进士第者三十一人,榜眼及第者二人,举人一百有三人,恩、拔、副、岁、优贡生七十四人,征召者十一人,庠生及贡、监生几及千人;宰相三人,尚书、侍郎、巡抚、藩臬十三人,京官卿寺、外官道府以下,名登仕版者,逾三百人,祀名宦者十一人,祀乡贤者八人,祀昭忠者五人,国史有传者十三人,其郡县志之载名臣、循吏、文苑、义行者,未易屈指数。而寄籍广东河南山东等省,三十年来闻多有登科第列仕版者,因谱牒未修,尚不能考。至由陈氏复出嗣他姓者,如仁和之张,河南之司马,或科第累世,或官至督抚,。皆因乾隆年间修谱时漏列,至道光时再修,则已无从考证。今张氏司马氏子孙相遇,尚称族谊,而辈行则未能考,亦为歉事。惟高氏则自有谱,自宋武烈王以下,世次炳然可序,故相值能举辈数,联伯叔兄弟之谊焉。夫吾宗渤海陈氏,只临安高氏一分支耳,而自明以至本朝,子孙绳绳振振若此,罔非天恩祖德所留贻;今虽遭乱而少衰,然为子孙者,生聚教训,可不亟思自奋以迪前人光也哉!”

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呈龙_陈元龙 书法

海宁陈元龙故居

根据海宁陈氏家族文献记载:海宁陈氏始祖为高谅,原居住于仁和县,明初因游学而到达海宁,入赘于陈氏,其子高荣遂以岳父之姓陈为己姓,这就是陈荣,陈氏谱称之为月轩公,这是海宁陈氏得姓之始,而以祖籍渤海为郡望,称之为“渤海陈氏”,陈荣三传至其曾孙陈中渐时,开始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成为海宁陈氏家族中第一代中秀才者,陈中渐为陈其元第十世祖。上文中所提到的“檀树坟”、“紫芝祥瑞”传说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堪舆学——风水学说,其中夹杂着迷信科学。笔者认为,堪舆学并非一无是处,应摒弃其迷信部分,并对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科学成分加以肯定。风水说属于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因此,笔者在此不作赘述。

陈元呈龙_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龙 书法

海宁陈氏民居

陈中渐,字守进,别字凤山,邑庠生,以义行。卒,年五十五,后以子陈與郊贵,赠吏科给事中;以曾孙陈之遴贵,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子四:陈與郊、陈與相、陈與候、陈與伯(字长野)。

陈與郊,陈中渐长子,字广野,号隅阳,以灶籍考中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进士,初授河间府推官,征拜吏科给事中,转工科给事中,升吏部都给事中,擢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丁母忧,家居不复出。子二:长子陈祖皋,字元常,廪生,以子陈之佶(字吉人,仕至西城副指挥)贵,赠副指挥。次子陈瓛(初名祖夔),著名书法家,以嗣子陈之伸(兄陈祖皋之子)贵,赠刑部郎中。孙陈之伸,字申父,号鲁直,天启元年(1621)辛酉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会试中副榜,授北直隶广平县知县,迁应天府上元知县,入为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官终湖广参议。

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龙 书法_陈元呈龙

陈與郊撰《明文选》

陈與相,陈中渐次子,字卜野,号虚舟,以灶籍中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进士,授江西知县,迁刑部主事,出为成都府知府,升川西道,转广西江左道,仕至贵州左参政。当得知儿子陈元晖与弟祖苞连捷成进士的消息后,即辞官归里,家居十六年而卒。子:陈元晖、陈祖莱、陈祖苞、陈元成,其中陈元晖、陈祖苞为进士。孙陈之问(陈元成长子),字令升,别字近思,贡生,专攻程朱之学,明末不仕,学者称简斋先生,著名学者黄宗羲为其入室弟子

陈元晖(元通玄,因此又作陈玄晖),陈與相子,字无象,号俶真,灶籍,以海盐籍登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在词林十年,恬于进取,出为湖广参政,因病归。后起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以病卒。陈元晖是明末书法家画家,其作品当时人所珍重,著有《大风堂集》、《论语讲意》等。

陈祖苞,陈元晖三弟,字尔翔,号孝威,以海盐县籍与兄陈元晖中同榜举人与进士,授苏州昆山县知县,为官恪尽职守,执法不阿权贵,因触怒权贵拂袖而归。天启四年(1624),起为直隶永平府推官,转兵部职方司郎中,因得罪权阉魏忠贤而被免官。崇祯改元,起补兵部车驾司主事,升兵部武库司与职方司郎中,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奉天。因抗清不力,在狱中自戕(一说为其子陈之遴毒死),年五十四。子陈之遴、陈之暹(字次升,号玉友)、陈之逖等。

陈之遴,陈與相孙,陈祖苞长子,字彦升(又作“生”),号素庵,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钦赐进士及第,自翰林院编修擢中允。顺治二年(1645)降清,授秘书院侍读学士,升礼部侍郎,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顺治八年(1651),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翌年,授国史院大学士。当时,京师捕获巨奸李应试,王大臣会鞫,陈之遴因惧引火烧身而模棱两可,调任户部尚书。之后,又因牵扯进“南北党之争”,斯时,以魏忠贤余孽、北党首领冯铨为一方,与以陈名夏(时任吏部侍郎)及金之俊(时任吏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为首的“南党”为另一方相互争权夺利,陈之遴被劾与陈名夏结党营私,被论死。清世祖念其才华,下诏予以宽待处理,寻复授国史院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陈元呈龙_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龙 书法

大学士陈之遴(1605-1666)

顺治十三年(1656),清世祖召诸大臣入对,谕陈之遴:“朕不念尔前罪,屡申诰诫,尝以朕言告人乎?抑自思所行亦曾少改乎?”陈之遴急忙上奏:“上教臣,臣安敢不改?特臣才疏学浅,不能仰报上恩。”诏曰:“朕非不知之遴等朋党而用之,但欲资其才,故任以职。且时时教饬之者,亦冀其改过效忠耳。”左副都御史魏裔介等听说皇上责备陈之遴,于是落井下石,具疏劾奏其植党营私,给事中王桢也劾奏陈之遴市权豪纵,罪不容诛。陈之遴上疏辩解,内云:“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更引起清世祖的不满,下吏部严议,命以原官发盛京居住。顺治十五年(1658),“复坐贿结内监吴良辅,鞫实,论斩,命夺官,籍其家,流徙尚阳堡,死徙所。” 子陈容永、陈奋永等。陈容永,字直方,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

陈之遴继配夫人徐灿,字明霞,苏州吴县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工诗词善画,是著名的才女,世称“湘雅夫人”。相传陈之遴精通星象之术,善于断人一生命运及祸福休究,“尝推己命,当位至台辅,欲求女命之至贵者聘之,久而未得。弱冠举乡荐,公车北上,舟次松陵,值风雪大作,枯坐篷窗,旅怀殊寂。舟人言:“此处富室徐姓,有园亭,擅木之胜,主人极好客,盍往游乎?”公素性不羁,即书刺令通。徐询知为新孝廉,衣冠肃客入。公述来意,徐笑颔之,即命仆至园中扫雪,陪客往游。见奇石环立,台榭幽深,有一亭,植梅数十株,冷蕊初花,清香扑鼻。须臾,炽炭于盆,芳肴罗列,主人酌巨觞劝客,款待良厚。谈次,知公未婚,阴有择婿意,而未便骤言。既又知其精子平,乃曰:“仆有二女,俱待字闺中,将来得嫁贵人否?乞为推算。”公诺之。欢饮至暮,沽醉回舟,推二女命,长者年十九,次十七,皆一品夫人也,大奇之,惟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次早,复诣徐曰:“女公子命皆大贵,足耀门楣矣。”徐曰:“以君之才之美,取青紫如拾芥,如不以寒贱为嫌,愿附姻好,长幼惟所择。”公大喜,遂聘其长女,委禽而去。是年,公成进士,入翰苑,乞假归娶,偕夫人入都供职。后数岁,徐次女犹未字,有群盗夜入其室,见女美,迭污之,既掠其资财,并劫女去。徐夫妇悲恋欲死,讼于官,捕盗甚急。盗恐为女累,辗转贾于扬州为女伶。适公与夫人南旋,过扬,当道宴公,陈菊部。女不解演剧,令侑觞,夫人自帘内观之,怪其貌似妹,呼人密询之,果是,相抱而泣。乃谋于公,诡言系其疏戚,为脱乐籍,载以俱归,计遭难恰百日。后公为择配,嫁某总戎公,官至大学士。总戎升提督,姊妹果并封一品夫人。” 徐灿随丈夫长期居住在京城,不能侍奉婆婆吴太夫人,于是手绘五千零四十八幅观音像以祈求观音保佑婆婆长命百岁。当时,很多达官贵人争相收藏,清圣祖曾取入内廷,“宠以御题,尤为闺阁中荣事。” 后陈之遴获罪,被遣戍尚阳堡,徐灿跟随出塞。之后,陈之遴死戍所,诸子亦皆殁。康熙十年(1671),圣祖东巡,徐灿蒙圣祖恩准,得以扶陈之遴及其子灵柩南返。徐灿工诗善画,是著名的才女,被陈维崧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著有《拙政园诗词集》。

陈元龙 书法_陈元呈龙_陈元龙书法作品

清初著名女诗人徐灿

陈殿桂,陈與伯孙,南京兵部员外郎陈祖训(字昭华,万历甲午科举人)之子,字长生,号岱清,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授兵部主事,未仕即归养亲,入清后仕至广东高州府推官署理海康知县。孙陈世泰,字宗岱,附贡生。曾孙陈克复(陈世泰子),字顺思,号外存,能诗工书法,从军塞外,以议叙官至云南大理府知府。

陈奕禧,陈殿桂子,字子文,号六谦,别号香泉,晚号葑叟,以贡生历官户部湖广司郎中、贵州石阡府知府,官至江西南安府知府,清初著名书法家。据王士祯记载:“门人陈子文奕禧,号香泉,海宁望族。其家簪笏满床,子文独以诗歌、书法著名当世。其书专法晋人,于秦汉唐宋已来金石文字,收藏尤富,皆为题跋辩证。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康熙庚辰,以户部郎中分司大通桥。一日,东宫舟行往通州,特召之登舟,命书绢素,且示以睿制《盛京》诸诗,赐玻璃笔筒一。后亦召至大内南书房,赐御书。甲申,出知石阡府。戊子,补任南安。江西巡抚郎中丞重其名,求书其先世碑志,而子文忽以病卒官。妙迹永绝,清诗零落,所藏金石文字不知能完好如故否?其子世泰,以书名世。其家必能藏慝,不至散佚。生平与蒲阪吴天章雯最善,今先后下世矣,悲夫。” 子陈琰,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举人,官嵊县教谕。

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龙 书法_陈元呈龙

陈奕禧(1648-1709)

陈敳永,陈祖苞孙,陈祖莱(字汤左)嗣孙,陈之暹子,字雝期,号学山,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进士,授内翰林宏文院庶吉士,历官内秘书院侍读学士、内秘书院学士、东阁学士,擢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至工部尚书。陈敳永品行高洁,为官几十年,纤毫不取,死后无以为敛,康熙帝闻知震悼,谥文和,祭葬如礼。

陈成永,陈敳永弟,字元期,号仪山,寄籍钱塘县,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弟陈祺永,字荣期,监生,官至广西思南府知府。

陈齐永,陈祖苞孙,拔贡陈之逖子,陈之遴侄,字大年,号勿斋,与从子陈勋一起中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进士,授山东临邑县知县,擢监察御史,官至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弟陈黄永,字叔嗣,中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举人,授湖南安仁县知县,有政绩,累官至刑科与工科给事中,致政后,卜居海盐县。孙陈克光,字志洁,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举人。

陈勋,陈與郊元孙,陈之伸孙,拔贡陈会永(字震孙)幼子,字允升,号梅溪,以临安籍与叔父陈齐永同中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进士,授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考最,升陕西绥德州知州,入为工部营缮司员外郎,进刑部郎中,仕至京畿道监察御史,因公正无私而遭忌恨被罢官。陈勋善书画,是当时著名画家,罢官后,寄情于山水间,流连忘返,乞画者接踵而至。卒,年八十有七。伯父陈黄永,字叔嗣,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科举人,由湖广安仁知县官至刑科给事中掌工科给事中。子陈坦,字坦元,副榜贡生。

陈论,陈與相曾孙,陈元成(字尔征,曾任无为知县)孙,陈之问伯子,字谢浮,号丙斋,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会试中式,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殿试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读书中秘,“凡内府金石之藏,靡不淹贯,而于国书,尤覃思熟习,本朝大著作如《实录》、《会典》、《平定方略》、《皇舆表览》、《古辑览》、《明史类函》诸书,纂修考订,皆出其手。” 由詹事府少詹事官至刑部右侍郎。后因一案件的处理受到牵连,与刑部尚书王士祯一起罢官归家,家居六年而卒,年七十四。弟陈諴、陈诜、陈訏。长子陈世仪,仕至福建泉州府海澄县知县,有惠政;次子陈世僔,字开之,仕至浙江义乌县学训导;四子陈世倬,字为之,十三岁为诸生,因母老绝意仕途,杜门不出,养母训子。孙陈克鉴,字于人,官工部主事,多善行,曾受父亲陈世仪遗命而修建海宁县文庙。

陈诜(1642-1722),陈之问叔子,因二叔陈之阊(字希亮,官指挥,有义行)无子,嗣之,字叔大,号实斋,康熙十一年(1712)壬辰科举人,由中书舍人考选吏科给事中,历官刑科掌印给事中、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副都御史巡抚贵州,调任湖北巡抚,勤于兴学造士,在贵州创办从新书院,在湖北创办江汉书院,“讲学论文,诲人不倦,士风由是骎骎日上。” 在湖北,曾拒盐商万金贿赂,盐商感叹其清正廉洁。晋工部尚书,转礼部尚书,所荐朱轼、陈鹏年、沈近思等皆成名臣。康熙五十八年(1719)致仕归里。明季以来,“陈氏衣冠日盛,诜本生父之问学于刘宗周,诜复从黄宗羲游,其学有渊源如此。”

相传陈诜精通堪舆之术,曾在海宁以重金购买了一块风水宝地,预备在适当的时机安葬其祖父陈元成,当其任礼部尚书时,第二子陈世俨在老家海宁病故,陈诜的妻子查夫人以所购地葬之,“公闻之怒,遽请告归。归而诸宗戚迎之,公不还家,先诣宗祠。于祖父无为公神主下取一函示宗戚,启之,则内书一行曰:‘某月日时改葬无为公于某处。’即所葬次子之地也。公愀然曰:‘予半生涉历,乃得此地,地之吉与‘檀树坟’等。不敢自私,而留以葬吾祖,思与伯叔弟兄共之。今乃以葬吾子,负初意矣。然年月日时皆未至,恐不能善。’则又诣葬处视之,顿足曰:‘葬师无识,偏左丈许,坏此佳城,可为惋惜!’因指其旁一大树,令掘之,掘下三尺,得石匣,中有书曰:‘某年月日时葬无为公于此。’公因叹家门祚薄,不能得此吉壤。众曰:‘何不再移葬之?’曰:‘地气已泄,不可用矣!’众曰:‘然则此地遂无用乎?’曰:‘后六七十年,子孙当有武官至一品者。’至嘉庆初元,公曾孙体斋公(陈)用敷官安徽巡抚兼提督,授一品封为振威将军。”

据陈其元记载:陈诜“公左足下有赤痣,每自诩为贵徵。黄夫人者,公配查夫人之侍婢也,尝为公濯足,手捧足而视其痣,公笑曰:‘婢子何知,我所以官极品者,此痣之相也。’夫人亦笑曰:‘公欺我。公足只一痣,已贵为公卿,何以我两足心均有赤痣而为婢女?’公闻之惊,使跣而视之,信,遂纳为侧室。生二子,长文勤公世倌官宰相,次闇斋公世侃官翰林。查夫人亦生三子,皆登科第无仕。世目公门为‘五子登科’云。” 康熙六十一年(1722),陈诜卒,时年八十岁,谥清恪。陈诜有五子三女,五子分别为:陈世儶、陈世俨、陈世仁、陈世倌、陈世侃,其中四进士一举人,五子登科。长女嫁庄祖望,次女嫁徐涵,小女儿嫁与戴思讷。

陈訏,陈之问第四子,字言扬,号宋斋,又号焕吾,黄宗羲之门生,精研理学与数学,岁贡,官淳安县儒学教谕、温州府学教授。子陈世倕辈先后登甲乙榜,遂告归,年八十三,卒。子七:陈世修、陈世佺、陈世倕、陈世僖、陈世偓、陈世佶、陈伟。陈世修,字勉之,号学村,仕至浦江县教谕,陈世佺,字全之,号怡亭,仕至大兴县知县。另一子陈伟,字子健,由海盐县迁居省城。

陈谦,陈之问第五子,字廷益,号任斋,曾受教于大儒黄宗羲之门,以岁贡仕于宁海县儒学,谒选得户部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因长兄陈论官刑部右侍郎,遂回避补户部郎中,出为山东莱州府知府,引疾归。致政后,移家海盐县,家居二十年卒,年七十九。

陈元龙(1652-1736),陈與相曾孙,陈元成孙,陈之闇(字始升,诸生)长子,陈之阊侄,陈论从弟,字广陵,又字高斋,号乾斋,别号广野居士,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科会试,大学士宋德宜为总裁官,因其为陈元龙之岳父,根据惯例应回避而不参加会试。是日,清圣祖临朝,获悉此事后,说道:“翁婿何回避之有?可趣令入试。”然而,陈元龙还是没有参加此科会试。

陈元龙 书法_陈元龙书法作品_陈元呈龙

海宁陈元龙故居

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陈元龙会试中式,总裁官以十卷进呈,陈元龙为第十卷,清圣祖将其拔置第二。殿试,又将其亲擢为第一甲第二名进士。释褐后,授翰林院编修,以绩学工书入直南书房,御史郭琇弹劾高士奇,辞连陈元龙,谓与高士奇结为叔侄,招权纳贿,诏命与高士奇等并休致,陈元龙奏辩,谓:“臣宗本出自高,谱牒炳然。若果臣交结士奇,何以士奇反称臣为叔?” 事情搞清楚后,复原官,累迁侍读学士,擢翰林院掌院学士,迁吏部侍郎,出为广西巡抚。值广东岁歉,广西米价高,陈元龙遣官诣湖南采米平粜。康熙五十四年(1715),修筑兴安陡河闸,护两广运道。并于省城扩养济院,立义学,创育婴堂,建仓贮谷。康熙五十七年(1718),擢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1721),调任礼部尚书。清世宗胤禛即位,命守护景陵。雍正七年(1729),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陈元龙在广西,请开例民捐谷得入监,李绂为巡抚,请以捐谷为开垦费。世宗责其借名支销,命陈元龙诣广西清理,李绂旋奏:“元龙分得羡余十一万有奇,除在广西捐公费九万,又助军需十万。今仓谷尚有亏空,应令分偿。” 及授大学士,命免之,雍正十一年(1733),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编修陈邦直归家侍养。乾隆四年(1739)卒,年八十四,赐祭葬,谥文简。

陈元龙的夫人为苏州人、文化殿大学士宋德宜第四女宋佩娥,据清人记载:“今海宁相公陈公之夫人,长洲相公宋公第四女也。宋公六女,长者,适合肥相公李公之子宫詹学士,其次适太仓相公王公,其次适海宁顾侍郞,其次卽相公,其次适长洲缪宫谕,独少女适陈氏者,仅以甲科知南充县。襟袂相连,俱在翰詹、坊局、淸华之选,而宣麻者二,开府者二,前代晏元献公以善择壻称,亦未有若是之盛也。方相公官吏部侍郞兼掌院学士,巳而出为广西抚军,当改吏部,为兵部去掌院衔,夫人愀然不乐者数日,内外亲表姑妇闻之,皆不解其所以,争来慰问,则曰:少宰与翰长,皆入相之资也,今一麾而出委蛇麤官,岂非恨事,吾无以见仲姊矣。闻者皆笑之,而同馆老成相吿曰:古人所以重世家者,岂不以通明典故,谙习体统,有非小家子所能者乎?今观夫人之言,乃知天下膏粱之贵,其所见固自不同,足以证明三百年来之史案。相公抚军数年入司工部,巳而卒正揆席,则夫人巳先卒矣。沙堤拜命,泫然流涕怅,夫人之不及见也。尝语临川侍郞李丈穆堂,欲为文以记之,而侍郞转以属之予,予以为王事之,不以内外分者,人臣之谊也。若今之官翰詹、坊局者不安于侍从之枯寂,而垂涎于外吏之足以自润,甘去淸华,而思丛杂,斯则可耻也,是夫人之所不屑见者。”

陈元龙为政之余,勤于笔耕,其著具有较高的史学及文学价值,“生平敦伦饬纪,多于根本处着力,而博爱好施予,在官在家,捐资利济,不可胜数。” 纂修有:《格致镜原》 100卷、《爱日堂诗》27卷、《历代赋汇》140 卷、《历代赋汇外集》20卷、《历代赋汇逸句》 2卷、《历代赋汇捕遗》22卷。其本人主要作品有:《爱日堂集》28卷、《敝帚集》4卷、《登瀛集》1卷、《却扫集》1卷、《环召集》5卷、《南陔集》3卷、《重征集》1卷、《宜人集》2卷、《肆觐集》1卷、《还朝集》1卷、《兰峪前集》1卷、《重临集》1卷、《兰遇后集》、2卷、《黄扉集》3卷、《林泉集》1卷。从兄陈论、陈诜、陈訏;子陈邦直;从子陈世倌、陈世儶、陈世俨、陈世仁、陈世侃、陈邦怀(陈依仁子,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科举人);孙陈岳颁。

陈嵩,陈元龙弟,字巨高,号峻斋,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进士,授官刑部主事,迁员外郎,为官刚正不阿。由礼部主客司郎中仕至礼部祠祭郎中,因积劳成疾而卒。子陈履祥,字郎亭,号翠轩,雍正四年(1726)丙午科举人,授江西龙泉县知县,调任星子县,移永宁县知县,所至皆有惠政,升云南建水州知州,未到任而卒。另一子陈履长,字光庭,号传香,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举人,官至四川眉州知州(未完待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