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价快手粉丝代涨,快手视频怎么找到双击,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兄弟二人中举后,各自为官一方,不得不各奔他乡从此聚少离多,只能诗词书信寄托对彼此牵挂。二人互相唱和的诗词极多,翻开《苏东坡全集》的“诗集”部分,可以看到出现频率最高两个就是“子由”。仅以“子由”为题目的诗,如示子由、答子由、次韵子由、怀子由、寄子由、别子由、迎子由、和子由等等,就超过了100首。在这些诗里,他们交流琐碎的日常生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其实只要一下这些诗歌的题目,即可了解苏东坡弟弟深情

下雪时候想念子由。《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游玩的时候,想念子由。《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舍弟子由同作》。

失眠的时候,遥想子由:“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

岁末年初的时候,与子由一起回忆家乡过年风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种点菜,养些花草草,兄弟俩也要互相分享。《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次韵子由种杉竹》《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首》《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

他在弟弟生日祝愿道:“但愿白发兄,年年作生日。”(《子由生日》)

他在弟弟家生娃时祝贺道:“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

颠沛流离之间,与子由的相聚成了苏东坡生活中的小确幸。

比如《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晓至巴河口迎子由》:“余生复何幸,乐事有今日。”

而一旦分离太久,或者音讯不通,思念之情就溢于言表。比如在《初秋寄子由》这首诗里,东坡君深情回忆了嘉祐六年与弟弟寓居怀远驿的情景:“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而当凄厉的秋风刮起,气温骤降时,弟弟的行动更令人动容:“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子起寻夹衣,感叹执我手。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查慎行曾评:“‘子起寻夹衣’十句情文婉挚,令人欲唤奈何。”

在《苏东坡全集》的“文集”部分,苏东坡专门写给子由的信有10首,而通读苏东坡的书信,就会发现,在他写给至亲好友的信中,子由的名字随时出现。如果有弹幕,肯定满屏都是舍弟舍弟以及子由子由。不觉想起《追风筝的人》里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苏轼诗词全选3460首_苏轼的诗词全集16岁前_诗词乐苏轼20首

三苏祠·前厅

最坏的时刻,有你担当

尤为世人称道的是兄弟二人的患难与共。当身处困境或大难临头,苏东坡总是一个想到弟弟子由。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发生时,苏轼正在湖州担任太守。苏辙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湖州告知兄长,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之后,为营救兄长,他奔走呼号,冒死向神宗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乞求与他共同进退:“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苏辙愿意自己的官职为代价,来赎回兄长的性命。急切之意,令人动容;兄弟情深,有目共睹。

而在狱中的苏东坡,因为一个小插曲(即大家熟悉的送鱼事件),误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专门留给子由两首诀别诗:《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其中一首写道:“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亡命在即,还在担心弟弟他年夜雨之时会“斯人独憔悴”,并且期待来世再为兄弟。

当然,这次风波因为各方友人的协力营救,最终以苏轼被贬黄州、苏辙被贬筠州画上句号。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在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临终时,苏东坡最大遗憾是未能和子由见面:“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所幸他提前给弟弟留下了遗嘱:“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

第二年,苏辙按照兄长的遗愿将其安葬于嵩山之下虽然自己生活拮据,还是卖掉部分田产,将三个侄子接到身边共同生活。政和二年(1112),苏辙病逝,子女遵从他的愿望,将其葬在东坡的墓旁。二人死后,终于相聚这里

诗词乐苏轼20首_苏轼的诗词全集16岁前_苏轼诗词全选3460首

三苏祠·云屿楼

二人在早年求学备考时,因看到韦应物“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两句诗,就相约以后不贪恋高官厚禄,早日退隐一起养老。后来,“夜雨对床”就成了他们诗歌唱和的主旋律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满江红·怀子由作》)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自注: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现在,他们终于长眠在一起,也算是实现了“夜雨对床”的约定吧。“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些描写情人的诗词用在兄弟二人身上竟毫不违和。

好的诗词,为你而写

林语堂先生说:“往往因为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那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即写于兄弟俩第一次分别时。嘉祐六年(1061),苏轼前往陕西凤翔任职,路过渑池。苏辙送他至郑州,依依惜别:“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遂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句关于人生的比喻几乎能引发每个人共鸣

苏轼的诗词全集16岁前_诗词乐苏轼20首_苏轼诗词全选3460首

三苏祠·晚香堂

还有赴密州时所写的那首著名的词《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其中有:“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那时他们少年英才,踌躇满志,所以才写出那样意气风发的文字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是因为子由,苏东坡写出的最好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小叙中,东坡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东坡在密州任太守。他与弟弟已多年未见,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人之常情。难得的是,苏东坡由此更发出对于宇宙人生的终极思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所以,只能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其实,苏东坡还因为子由写过很多其他的中秋诗词,也都非常精彩。一年后的中秋,子由特意前来与哥哥相聚,这时东坡已在徐州上任。兄弟俩终于可以共度佳节,久别重逢,苏东坡感叹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而子由想到相聚短暂,很是伤感,吟出《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诗词乐苏轼20首_苏轼的诗词全集16岁前_苏轼诗词全选3460首

三苏祠·来凤轩

为了开导安慰苏辙,分别时,东坡又和了一首《水调歌头》,下片是:“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在这里,苏东坡畅想二人退休后诗酒唱和、彼此依赖的生活,语言生动,栩栩如生。

对于苏东坡而言,弟弟替他负重善后,是他挚爱的手足,信赖的朋友正如他在《初别子由》中说:“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对于子由来说同样如此。他们棋逢对手,志趣相投,都是能够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人,是抱持着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赤子之心的人。《宋史·苏辙传》总结:“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正像有人为子由代言道:“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我哥哥,而我哥哥最喜欢我。”被哥哥宠溺、信任一生,对同样颠沛流离而性格内向的子由来说,也是艰难岁月里最好的安慰吧。

何其幸运!命运安排他们成为兄弟,而恰好,他们也是知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