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真人粉自助下单平台,快手刷双击刷免费,ks点赞神器

提起苏曼殊人们首先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其次才知道他的小说散文翻译多种成就。天然的才气、敏感神经真情的流露让这个多情的僧人诗名大躁。在研究苏曼殊的热潮中,有一点有人注意,就是他的诗歌涉及到了印度文化。本文旨在分析印度文化对苏曼殊诗歌创作及译诗产生影响、影响的由来以及他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本事诗孟棨_本事诗十首_本事诗的写作背景

首先来谈谈苏曼殊的诗歌对印度纯文学的影响

苏曼殊与印度的姻缘要从他接触梵文说起。从12岁出家对梵文产生浓厚兴趣,到向乔悉磨长老学习梵文,再到写下了弥补中国梵文研究空白的《梵文典》。苏曼殊对梵文高度赞美,对印度文学的评价也极高,“衲谓文词简丽相俱者,莫若梵文,汉文次之,欧洲番书,瞠科后矣。”

(一)印度古代文学的影响

苏曼殊在诗歌《耶婆堤病中,未公见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旷处士》中有对印度直接描写。苏曼殊曾两次起意前往印度未果,从“梵土仍寥廓”、“恒河去不息”可以体会出苏曼殊想象的印度地域辽阔、恒河水长流不息,该诗中还提及古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

另在《本事诗(十首)》其六中,苏曼殊将心上人百助比作印度传说中的乌舍神女,表达自己的浓浓爱意。《本事诗(十首)》其二,“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使用了古印度传说的摩诃摩耶夫人的意象,咏叹自己的身世之苦。

印度古代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深得曼殊推崇但要说苏曼殊最喜爱的,还是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他在《燕子随笔》里,称誉迦梨陀娑为“梵土诗圣”,还将梵本《沙恭达罗》当做爱情信物给了日本女友百助眉史(在他本事诗第七首中记录了此事)。

本事诗孟棨_本事诗十首_本事诗的写作背景

至于迦梨陀娑的另一部作品《云使》,苏曼殊也是喜爱有加。《沙恭达罗》和《云使》正好契合了他的艺术审美观,丰富的想象、优美流畅的语言、对细腻真挚的爱情的歌颂这些都拨动着苏曼殊富于浪漫的心弦。

印度这种艳情味极浓的作品给了苏曼殊创作灵感,大批深情绮艳的诗句从他笔下流出:“此后不知魂与梦,涉江同泛采莲船。”“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郑逸梅曾以“风华靡丽”四字概括曼殊的本诗(十首),高旭也称赞他的诗是“其哀在心,其艳在骨”。

本事诗十首_本事诗的写作背景_本事诗孟棨

(二)印度近代文学的影响

诗人用平淡朴素的白描笔法,浅切的语言对这种日常生活状态,起居饮食和心境的进行了直接描写。

内容上语言上和情感虽然没有太多修饰,但却能打动人,读者起来能切身体会到作者闲适无忧的心境。再如写饮食的“炊稻烹秋葵,粒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烹葵》);写睡眠的“春被薄亦暖,朝窗深更闲。却忘人间事,似得枕上仙。至适无梦想,大和难名言”(《春眠》);写起居的“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闲居》);写饮酒的“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晚春沽酒》);写山水的“露覃色似玉,风幌影如波。坐愁树叶落,中庭明月多。”《前庭凉夜》;写出游“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游蓝田山卜居》)。

本事诗的写作背景_本事诗孟棨_本事诗十首

随着曼殊对梵语的掌握,苏曼殊翻译了一首印度近代女诗人陀露多的诗歌《乐苑》。曼殊在译诗前嗟叹陀露哆的才华,被陀露哆的爱国精神打动,于是译此诗示世人

曼殊对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深为同情及感慨,对时局动荡的中国也满怀一腔热血,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更是感时忧怀,写下了一首首爱国诗篇。如东居杂诗(十九首)其二,“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此时的曼殊虽然流寓日本,贫病交加,但对祖国命运仍然牵挂。又如《为玉鸾女弟绘扇》,这首诗表面上写佳人独立江头“似怜亡国苦”,实则抒发诗人因袁世凯窃国而引起的“亡国”之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