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美文(辽源美文欣赏)

山石玉子 军旅警营 今天

关注军旅警营

阅读更多美文

2月21日,于很多来说是极为平常一天,但对于40年前从军47师的老兵而言,则是一个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日子

40年前的今天——1979年2月21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了5天。前苏联为给越寇撑腰,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部署了数个摩步师和装甲师。可谓南疆激战正酣,北疆大敌当前。根据中央军委“南边打狼,北边防熊”(北极熊,意指前苏联)的总体战略部署,步兵第47师于这天奉命开赴战区,保卫大庆,开启了那段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

那时,我刚从师电影队调至师宣传工作大概是因为我在电影队有从事美术绘画特长经历,一报到,科长徐义常就向我交代了负责编辑刻印《前进》战报的任务。与我一起承担此项工作的,还有从141团电影组借调的郑春文。

前进,是47师除了番号代号以外的别名称号。如同上级16军称为“勇士”,友邻46师称为“挺进”一样,都象征着老部队在战火纷飞年代形成优良传统作风

《前进》战报自创刊以来,先后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它就像一朵靓丽的战地黄,记载、鼓舞和散发着47师“前进,前进,一往无前”战斗精神的芳香。如今,随着“前进”部队奔赴北疆执行战斗任务,这朵战地黄花又再次绽放

其实,全师早在当年1月份就已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了。所有的探亲休假一律停止,所有的转业退伍事务一律停办,所有工作一律转入到临战准备。2月中旬接到上级预先号令后,全师上下士气高涨,纷纷请战。139团两天内,共收到决心书2851份。四五年入伍的师工兵科长张茂荣年届52岁,原被确定留守,但他找到师长王鹏恩和政委白永坡,坚决要求前线,终获批准。战报编辑部及时采写这些新闻,并撰写了社论《神圣的使命》。2月20日在辽源市师部,《前进》战报正式复刊。

战地黄花分外香

部队开拔前,从师长到每一战士人人写下遗书,做了最坏的打算记得师卫生科助理夏慧华大姐被确定留守,她带着计生员王裕(后来与我结为夫妻)到科里走访,问我有何交代时,我指着已经打好捆绑的物品和一盆开着白色花朵兰花说,如果真的光荣了,麻烦把写有地址的物品寄回家,麻烦把这盆兰花养好她。说这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因为我军与苏军相比力量悬殊,敌强我弱,谁都知道一旦开打意味什么所以个人心情都是沉甸甸的,既满怀悲壮而又义无反顾。

2月21日晚上10点左右,部队从辽源火车站登车出发为了保密,不允许家属上站,只有留守的若干人员送行。在昏暗的站台上,夏慧华大姐与王裕等人向缓缓而动的军列挥手道别: 送战友,踏征程,自兹去,两茫茫,眼含泪,默无语,祝平安,盼凯旋。。。

我们乘坐的是闷罐车,师政治部的人员都在一个车厢里。车厢板上铺的是稻草大家顺着车厢两端相向铺开行李,席地坐卧休息。文化科干事杨桂库性格开朗活泼看到气氛有点沉闷,便招呼: “来来来,上战场,将进酒,杯莫停。”于是众人凑在一起,拿出灌满酒的军用水壶,自斟自饮起来。酒,自古以来就与军人有着不解之缘。此刻,伴着军列碾压车轨发出的“咔嗒咔嗒”的节奏,我们举壶畅饮,颇有“酒壮英雄胆,战鼓催征行”的壮行意境。临行前,临时来队家属——军务科杨福科长的夫人给我炸了一饭盒花生米,我也拿出来共产”了。那味道,真叫一个香啊!打这以后,再没有品尝到如此之香的花生米。

第二天上午,列车到达终点让胡路车站。那天是阴天。灰蒙蒙天空下,灰蒙蒙的站台上,挤满了戴着皮帽子穿着皮大衣和大头鞋,肩头背着行李背包的军人。现在想起来,这个镜头真有点战争大片的味道。

从让胡路车站再乘一程汽车,便到了师部驻地——林甸县前锋公社。我们师宣传科5人(科长徐义常,干事杨顺德、孔令桐、李德田、我)安排在公社农机站食堂,住在一个大通炕上。安顿好以后,大家立即开始展开工作。

为办好战报,编辑部围绕部队的中心任务,研究确定宣传主题然后分头采访或对来稿进行筛选修改,经徐科长审核定稿,再设计排版,刻制蜡纸。刻钢板除了文字还有题头插图,是一项需要十分细致与娴熟技术的活。用力狠了,蜡纸就漏;下手太轻,则不透油。所以,每刻一张蜡纸,都要耗时一天多的功夫。最不给力的是当地总停电,我们只好点着蜡烛伏案刻钢板,经常工作到深夜

那时全师部队驻地比较分散,通信手段比较落后。《前进》战报在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方面,较好地发挥了指导,宣传,沟通,鼓劲等作用受到广大官兵喜爱欢迎

比如,在开展“三视”(敌视、重视、藐视)教育中,战报及时反映部队动态,发表了文化科干事杨桂库和姚大伟作词作曲的《保卫边疆保卫油田》歌曲,在部队传唱开来,鼓舞了官兵士气。

战地黄花分外香

又如,在开展构筑工事与反空降训练中,战报宣扬了139团通信连《脑中有敌情,构工才认真》、141团9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141团7连《自制风筝靶,练习打空降》的做法,对部队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还如,3月5日新华社宣告南方部队班师回朝后,针对官兵的思想实际,战报及时发表了《讲胜利,鼓斗志,促战备》和《南方班师回防,北方不能松劲》的文章提醒各级克服松懈情绪,继续加强战备,守好祖国北大门。

再如,针对驻地分散,动用车辆频繁,事故多发的实际,战报特别加强了安全工作宣传。记得由杨顺德干事组织撰写了《要像婆婆嘴,时时讲安全》,由我采写了《小车班行车十年无事故》,分别在战报9期、10期发表。

《前进》战报不仅得到全师的肯定,还获得上级的好评。16军政治部专门派文化干事胡世宗来师里了解听取汇报。他对我师自制风筝靶的做法饶有兴趣,特地写了一首诗,在《前进》战报发表。胡世宗后来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是著名的军旅诗人作家。现在提他有些可能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他是著名歌手胡海泉的父亲或许不会那么生疏了。

战地黄花分外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进》战报除了文字采写、版面设计、蜡纸刻制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印刷。只要蜡纸一来,师打字室女兵唐霞和沙秋不管白天晚上,不管多么劳累,总是随到随印。印刷可是个技术活,劲儿小了字迹模糊不清,劲儿大了蜡纸容易皱褶断裂。每期战报付印三四百份下来,都累得胳膊疼痛,满身是汗。《前进》战报得以及时顺利发行,也有她们的辛勤付出和功劳。

南方战区参战部队全部胜利回师后,北方战区部队仍在大庆驻守了半月有余。后来据上级战报说,陈兵边境的苏军主动后撤了数公里。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1979年3月22日起,全师部队陆续撤离战区,凯旋回营。

前苏联有位作家说过,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实际上战争从未离开过女人。当年47师赴战区保卫大庆,有众多的女兵参与其中。如,师北大营医院,所属139、140、141团和炮团卫生队,师机关打字室、电影队、卫生所,都有军中绿花像男兵一样摸爬滚打,不让须眉忘我工作。尤其不能忘怀的是,炮团卫生队女兵刘久珍、李海鹰、李鸥在乘车参加集训的途中不幸牺牲,命洒北疆,雪白血红。保卫大庆这场战事,最终没有走开的就是这三位女兵。她们如同血色玫瑰永远放在大庆这片土地上。

自1979年2月21日始,至同年3月22日止,步兵第47师胜利完成了御敌侵略,保卫大庆的光荣战斗任务。《前进》战报作为载体,见证记录了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一个月共计出版15期(平均2天1期),刊稿83篇。我本人因办报工作突出,荣立了三等功。

回到营房后,我们把出版的15期《前进》战报装订汇集成册,共计50本,分别发至师首长,各团和师直,师政治部各科,师保密室,作为珍贵资料保存。随着时间推移,人员流动,建制变换,驻地换防,恐怕那49本早已不复存在了。如是,我保存的这本战报集册,可能就是“孤本”了。

战地黄花分外香

战地黄花分外香

岁月可以逝去,历史不能忘怀。《前进》战报这朵战地黄花所记述的人与事,虽然已随战事的平息而尘封,却永远芬芳在当年47师老兵的心中。它就像一壶陈年酒酿,日久弥香,每当战友重逢,都会百品不厌,沉醉其中。

岁月流逝

冲不淡记忆底片

回顾往事

让我们再一次触摸青春日记

尽管不再年轻

可我还是当初的那个我们

咱47师的人心里始终装着军之魂

昂扬走天际

写于2019年2月21日

战地黄花分外香